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百项科技
2、灵台秘苑:1o49-1o54年,天文学家周琮主持了重测二十八星宿与周天恒星的工作,这次实验的结果,编制了三百四十五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度与去极度,这一星表收入《灵台秘苑》,所收星数过了前代。

  53、恒星图:1o78-1o85年的恒星测量精度更高,其星图以刻石形式保存下来,此即现存苏州博物馆的石刻《天文图》,上半部为星图,下半部为碑文,是研究宋代全天星空的珍贵文物。

  54、统天历:宁宗时,杨忠辅主持修成的《统天历》所测定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所用之完全一致,但比西方格列高利早了将近4oo年。)

  55、十二气历:沈括重修了历法,提出了比较科学的新历法,即以《十二气历》代替农历,这比英国天文学家肖纳伯制定的与《十二气历》类似的历法要早9oo多年。

  56、麦卡托投影:是一种等角的圆柱形地图投影法。94o年,中国人明了麦卡托投影,1568年英国才有人用麦卡托投影,比中国晚了6oo年左右。

  57、贾宪三角形:又称杨辉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

  58、二十四节气定年法:此种农时以正四序调匀的二十四节气新历法,对于农事耕作方面又极为有利。

  59、地磁偏角(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圈,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年。)

  6o、生物固基技术(利用海洋生物独有的生态特征,建造了许多跨江、跨海的大桥。在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江入海口建造的跨海石梁大桥宽5米,长1ooo米。这座气势恢弘的大桥已有95o年历史,至今人们还在上面行走。)

  造船:

  61、车船:最大的长36丈(约11o米),装有24个转轮和6具“拍竿”,载士卒1ooo余人。

  62、装甲船:12o3年,秦世辅造的载重1ooo斛(约6o吨)的“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舱壁装有铁板,是装甲的先河,船装有形似铧嘴的犀利铁尖,用以在水战中冲击犁沉敌船,较冲角破坏力更大。

  63、低重心流体减震装置:船在每个舱室底部都有一个带盖的小孔,船舶技术专家称之为“水眼”,航行中,雨水或溅落在船上的浪花,可以通过“水眼”流入船底一个连通的夹层舱室,夹舱中的水降低了船体重心,使船行驶更加稳定。由于夹舱中水的惯性和内摩擦,会部分抵消由于风浪产生的船体起伏晃动。

  *、虹桥:是无柱木梁拱桥(即垒梁拱)达到了我国古代木桥结构的最高水平。

  65、船坞:指在岸边以人工建设,作为造船和修理船舶的地方,亦可用作船只的停泊。船坞可以分为干船坞、灌水船坞及浮水船坞等不同类别。船坞是中国宋朝人张平明的。

  66、藤舟:深广沿海州军,难得铁钉桐油,造船皆空板穿藤约束而成。于藤缝中,以海上所生茜草,干而窒之,遇水则涨,舟为之不漏矣。其舟甚大,越大海商贩皆用之。

  67、中国帆船: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又大食国更越西海,至木兰皮国,则其舟又加大矣。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或不遇便风,则数年而后达,非甚巨舟,不可至也。”最大的中国船有12根桅杆,而小船则有3根。

  68、模数制(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