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
以入道”。
魏真人用中国传统的文化来说明这一段,真是费力气, 他要我们“守御密固,遏绝j邪”,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妄念 都不准乱动。“曲阁相连,以戒不虞”,心里头绝对不能动 念。“可以无思,难以愁劳”,如果一动念就走人邪道了。到 这个境界,就是第四禅定舍念清净的境界,绝对的清净,然 后再等待另一层次的境界出现。“神炁满室,莫之能留”,这 个时候神炁满室,身心内又增进一层的神炁。等于化学锅炉 一样,提炼了又提炼,所谓“九转还丹”。这个提炼出来之 后,神与气的变化就不同了,顶门开了,不是密宗拿根草乱 c,硬把你头皮刺破了c进去。真正的道家工夫修到了这 里,“神炁满室”,顶门开了,“莫之能留”,y神可以出窍 了,留也留不住,内外通了。那时出来的是y神,不是y 神。但是y神出窍会乱跑,因为还没有纯熟到家。“守之者 昌,失之者亡”,不能让它乱跑,这个y神就是修到身外有 身了。“动静休息,常与人俱”,要随时都在身边,这就是身 外有身。
弟三十五讲
明辨邪正章第“
正道邪道 导引法祝由科 旁门左道也不错 拜北斗与奇门
明辨邪正章第八
是非历脏法,内观有所思。履罜步斗宿,六甲次r辰。 yd反九一,浊乱弄元胞。食炁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 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r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 驰,不得清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 梦寐感慨之。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 其形骸。
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 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正道邪道
《参同契》这一章是“明辨邪正”,在道家的观念就是 说,哪样是邪道,哪样才是正道。但是,我们要把握一个原 则,这是东汉时代的书,应该说快到三国时代了,道家经常 有一句话,“旁门八百,左道三千”,就是说有三千八百条岔 路,这些都是道,究竟哪样是正道很难认得清楚的。不过 《参同契》提了好几个大原则。到了魏晋时代,有一部道书 《抱朴子》,作者葛洪,也是道家所谓神仙的人物。《抱朴子》 所记录的这些旁门左道,比《参同契》所罗列的更多,具体
地说,是神话特别多。像我们常听人讲,道家有个师父八百 岁了,哪个人修道到什么程度了等等。佛家、道家每个宗教 都有这一套,哪个人看到过上帝啦,哪个人碰到过圣母啦, 结果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像《抱朴子》里说到,有一个修 道的人,年纪很大,人家问他多大岁数他已经不记得了,只 记得孔子还是幼儿的时候,他还摸过孔子的头,说你将来可 以成圣人。
宗教界的修道者都标榜自己是正道,别人都是错的,好 像中国的文人千古相轻,文章都是自己的好。这个里头还有 4个笑话,不妨说一下古人的一首诗:
天下文章在三江三江文章在我乡 我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跟我学文章
“天下文章在三江”,这个三江指浙江、江苏、江西,江 南一带。“三江文章在我乡。我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跟我学 文章”,结果还是他全世界第一,讲来讲去人都是自己第一。 以我人生的经验,把这句话多加了几句,“文人千古相轻, 宗教千古相嫉”,搞宗教的不管学佛学道,互相嫉妒,甚至 可以说这个“嫉”字用得还是太轻,应该说千古相仇还差不 多,彼此都是冤家。宗教界以及江湖上,打拳、卖膏药的, 做官的,你恨
魏真人用中国传统的文化来说明这一段,真是费力气, 他要我们“守御密固,遏绝j邪”,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妄念 都不准乱动。“曲阁相连,以戒不虞”,心里头绝对不能动 念。“可以无思,难以愁劳”,如果一动念就走人邪道了。到 这个境界,就是第四禅定舍念清净的境界,绝对的清净,然 后再等待另一层次的境界出现。“神炁满室,莫之能留”,这 个时候神炁满室,身心内又增进一层的神炁。等于化学锅炉 一样,提炼了又提炼,所谓“九转还丹”。这个提炼出来之 后,神与气的变化就不同了,顶门开了,不是密宗拿根草乱 c,硬把你头皮刺破了c进去。真正的道家工夫修到了这 里,“神炁满室”,顶门开了,“莫之能留”,y神可以出窍 了,留也留不住,内外通了。那时出来的是y神,不是y 神。但是y神出窍会乱跑,因为还没有纯熟到家。“守之者 昌,失之者亡”,不能让它乱跑,这个y神就是修到身外有 身了。“动静休息,常与人俱”,要随时都在身边,这就是身 外有身。
弟三十五讲
明辨邪正章第“
正道邪道 导引法祝由科 旁门左道也不错 拜北斗与奇门
明辨邪正章第八
是非历脏法,内观有所思。履罜步斗宿,六甲次r辰。 yd反九一,浊乱弄元胞。食炁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 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r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 驰,不得清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 梦寐感慨之。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 其形骸。
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 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正道邪道
《参同契》这一章是“明辨邪正”,在道家的观念就是 说,哪样是邪道,哪样才是正道。但是,我们要把握一个原 则,这是东汉时代的书,应该说快到三国时代了,道家经常 有一句话,“旁门八百,左道三千”,就是说有三千八百条岔 路,这些都是道,究竟哪样是正道很难认得清楚的。不过 《参同契》提了好几个大原则。到了魏晋时代,有一部道书 《抱朴子》,作者葛洪,也是道家所谓神仙的人物。《抱朴子》 所记录的这些旁门左道,比《参同契》所罗列的更多,具体
地说,是神话特别多。像我们常听人讲,道家有个师父八百 岁了,哪个人修道到什么程度了等等。佛家、道家每个宗教 都有这一套,哪个人看到过上帝啦,哪个人碰到过圣母啦, 结果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像《抱朴子》里说到,有一个修 道的人,年纪很大,人家问他多大岁数他已经不记得了,只 记得孔子还是幼儿的时候,他还摸过孔子的头,说你将来可 以成圣人。
宗教界的修道者都标榜自己是正道,别人都是错的,好 像中国的文人千古相轻,文章都是自己的好。这个里头还有 4个笑话,不妨说一下古人的一首诗:
天下文章在三江三江文章在我乡 我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跟我学文章
“天下文章在三江”,这个三江指浙江、江苏、江西,江 南一带。“三江文章在我乡。我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跟我学 文章”,结果还是他全世界第一,讲来讲去人都是自己第一。 以我人生的经验,把这句话多加了几句,“文人千古相轻, 宗教千古相嫉”,搞宗教的不管学佛学道,互相嫉妒,甚至 可以说这个“嫉”字用得还是太轻,应该说千古相仇还差不 多,彼此都是冤家。宗教界以及江湖上,打拳、卖膏药的, 做官的,你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