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慢性病的特点及社区管理
�的作用,并非是单个因素各作用的简单相加,存在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同作用。

  1.吸烟 吸烟可引起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口腔癌、咽喉肿癌、胰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20世纪末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400万,据预测到2030年时,这个数字将增至1000万,而其中7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吸烟与很多危险因素有交互作用,而且往往呈协同作用。吸烟不仅在疾病的早期启动阶段起作用,而且可能对疾病整个致病过程都有影响。

  2.饮酒 饮酒与癌症、肝脏疾患、心血管疾病有关。据报告,每日饮6次酒者比饮3次酒者会有60%超额发病(癌症);在大量饮酒的人群中,肝癌的死亡率可增加50%;在中度严重饮酒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酗酒可以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饮酒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3.不合理膳食 慢性病的发生和人们膳食方式与结构有很大关系。1食物中脂肪过多和心血管疾病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每日脂肪摄入量超过80克,发生乳腺癌、结肠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均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2维生素缺乏可以引发多种慢性病: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低,与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以及皮肤癌、膀胱癌的多发有关;相反,如果摄入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比例高的人群,其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的发病降低。3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与肠道肿瘤的发病有关:摄入量不足,结肠癌、直肠癌等发病增高。膳食因素中与慢性病发生有关的,还有微量元素,食盐,食物的加工与烹调以及进食方式等。

  4.肥胖与超重 肥胖与超重可以引起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在超重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4倍。

  5.缺少体力活动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工作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体力活动的时间逐渐减少,强度日益减弱。缺乏体力活动是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多种癌症、骨质疏松、龋齿等发生有关。缺乏体力活动可使人体超重与营养分布不均衡,而体力活动可以对体重、血脂、血压、血栓形成、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抗性、某些内分泌激素等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发病的危险。

  6.病原体感染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病毒的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hb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各种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鼻咽癌;hiv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7.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精神和社会因素对慢性病发生也有很大影响。长期压抑和不满,过于强烈的忧郁、悲哀、恐惧、愤怒,遭受巨大心理打击而不能及时自拔都容易诱发癌症。

  8.遗传与基因因素 家族史是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四、慢性病的社区防治

  慢性病的社区防治,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内影响人们健康的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种为工作对象,采取有计划的指导干预,从而降低该病的致伤、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一种健康管理方法。慢性病社区防治的实质是三级预防工作的具体落实,实现病人管理、高危人群管理和全人群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危险因素干预相结合的慢病综合防治。其目的不仅是阻止慢性病的发生,还包括慢性病发生后阻止及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