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百年之计
/>
  现在的扬州府,即便是没有盐商的大规模资助,也完全可以承受的起义学的消耗,即便是规模再扩大一些,也没有一点问题。

  尤其是在这几个月当中,几家盐商捐出来的银子连一小半都没有用下去,而走府衙账目的义学资金根本就没有动过,这让林三洪大为放心。

  义学这种事情,不论放在哪一个朝代,都是正确的不能再正确的事情。无论是对于扬州各衙门的名声还是对于国家社稷,都有莫大的好处。在这个事情上,就算是轰轰烈烈的办起来,也不会遇到什么阻碍,前提是要有钱!七月过后,永乐新朝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即将正式展开。在正式北伐之前,发生了一件让天下人瞠目结舌的军事冲突。

  冲突的策源地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安南。

  因为距离太过遥远,小邦安南和大明朝之间的冲突到底是因为什么,已经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唯一清楚的就是一件事:安南和大明朝宣战了,要打仗了。

  安南集结大军,号称水陆大军共七百万,要和大明官军决一死战。

  当林三洪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差一点就笑破了肚皮。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安南人太能吹了!

  安南北部其实在沐家人的实际控制之下,沐家军和安南国主的冲突时有发生,双方交战也很正常。但是这一次安南吹的实在太过头了,以至于成了一个笑话。

  号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汇,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习惯用号称多少多少万来给自己装门面。“号称”的兵力到底有多少水分,估计也只有自己知道。当年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还号称八十万大军呢,后世人猜测曹军的兵力肯定到不了八十万,不过算上征发来的民夫和徭民,有三四十万还是差不多的,加一倍的水分说成八十万也不算太多。

  但是安南号称七百万!

  安南小邦能有多少军队先不去说,男女老幼全算上,总人口能不能达到这个数字都很难说,哪里来的七百万大军?把安南国主的裤子卖了,也不够武装七百万人的——七十万也不可能,七万都够呛!

  整个大明王朝都知道七百万安南大军是一个笑话。

  就如同特别大的泡沫总是很容易破裂一样,安南的七百万神话很快也就破产了。

  大明朝正式的官军还没有派遣过去,沐家纠集起四千多军队就把安南给打败了!

  一时间,无论朝野都在盛赞沐家军的神勇,也在嘲笑安南的不自量力。

  以安南区区弹丸之地,就是举全国之力也未必值得大明朝做出很大的动作。而素来敢打敢冲又熟悉南方地形的沐家军只能算是地方军队的性质,一战就粉碎了安南人的美梦。这种主力未出,先锋就已经解决了战争的胜利确实很痛快。

  但是这里头也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大明朝愈发轻视了周边小国可能带来的麻烦。通过沐家军轻易颇安南这一场可以堪称为经典的战役(其实是战斗),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更加不把南方诸小国放在眼中……

  对于如安南这样的小国,林三洪肯不认为依靠一次胜利就能彻底摆平。除非是真的调动大军平推横扫,彻底摧毁安南的行政和军事体系,然后安置土官稳定地方。否则,就算是打胜了,也很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稳固统治。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朱棣御驾亲征大举北伐,不可能拿出很大精力和一些小国小邦纠缠,所以安南的稳固还是一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九月中旬,朱棣祭告天地祖宗,正式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