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的异类——司马乂
��况下,仍然多次战胜河北、关中联军,斩获甚多,再加上司马乂平时优待将士,很得军心,部队情绪稳定,没有发生变乱。而且,司马乂在最危急的时刻也没有对朝廷失礼,该供给晋惠帝的待遇一概不缺,这一点也让他收得不少朝臣之心。以至于张方都感到克城无望,已打算撤兵回长安。
但以东海王司马越为首的一群宗室看到司马乂兵力太少、难成气候,早已打起将司马乂出卖以换取政治利益的算盘。司马越收买了在殿中宿卫的禁军将领,在一天夜里突然将司马乂收捕起来,司马越则入宫上奏,下诏罢免了司马乂的一应官职,关押于金墉城。同时开城迎司马颖、张方入城。本来,司马乂的部将们看到洛阳将破,才倒向司马越的,开城之后,他们看到司马颖、张方的部队其实也是濒临崩溃的残兵败将,没有想像的那么强,一下子后悔起来,那些禁军将领,又开始谋划将司马乂劫出,与司马颖、张方再战。
司马越当然害怕司马乂再出,他想杀掉司马乂,但手里无兵,又怕被人议论,就想出一条借刀杀人的计策,他派人把司马乂被囚禁在金墉城的消息告诉张方,张方果然到金墉城把司马乂抓走,带到营中活活烧死。
司马乂掌权之始,洛阳城内外就有童谣传称:“草木萌芽杀长沙。”司马乂于太安二年(303年)七月杀齐王司马冏而掌权,童谣的意思是说司马乂掌权到明年春天草木萌芽的时候就会被杀。果然,司马乂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被捕,二十七日遇害,全如童谣所言。
在八王之乱的八王之中,论个人素质,司马乂应该是最好的。他知兵法,懂军事,能打仗,又没有野心,重义守节,但在司马颖、司马颙两个野心家的夹击之下,司马乂无法掌控局面,他所能起到的作用,实际上也只是和司马颖、司马颙一样徒增国家的混乱而已,所以仍要忝于八王之列,背上万世恶名。难怪《晋书》哀叹:“长沙奉国,始终靡慝;功亏一篑,奄罹残贼。”
但以东海王司马越为首的一群宗室看到司马乂兵力太少、难成气候,早已打起将司马乂出卖以换取政治利益的算盘。司马越收买了在殿中宿卫的禁军将领,在一天夜里突然将司马乂收捕起来,司马越则入宫上奏,下诏罢免了司马乂的一应官职,关押于金墉城。同时开城迎司马颖、张方入城。本来,司马乂的部将们看到洛阳将破,才倒向司马越的,开城之后,他们看到司马颖、张方的部队其实也是濒临崩溃的残兵败将,没有想像的那么强,一下子后悔起来,那些禁军将领,又开始谋划将司马乂劫出,与司马颖、张方再战。
司马越当然害怕司马乂再出,他想杀掉司马乂,但手里无兵,又怕被人议论,就想出一条借刀杀人的计策,他派人把司马乂被囚禁在金墉城的消息告诉张方,张方果然到金墉城把司马乂抓走,带到营中活活烧死。
司马乂掌权之始,洛阳城内外就有童谣传称:“草木萌芽杀长沙。”司马乂于太安二年(303年)七月杀齐王司马冏而掌权,童谣的意思是说司马乂掌权到明年春天草木萌芽的时候就会被杀。果然,司马乂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被捕,二十七日遇害,全如童谣所言。
在八王之乱的八王之中,论个人素质,司马乂应该是最好的。他知兵法,懂军事,能打仗,又没有野心,重义守节,但在司马颖、司马颙两个野心家的夹击之下,司马乂无法掌控局面,他所能起到的作用,实际上也只是和司马颖、司马颙一样徒增国家的混乱而已,所以仍要忝于八王之列,背上万世恶名。难怪《晋书》哀叹:“长沙奉国,始终靡慝;功亏一篑,奄罹残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