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个毕业生的独白:我是支持孔逸晨的!
 “妈的,我就想问一句,既然和学生没关系,为什么非要有许多学生在场?既然不精彩,为何要非要伪装成万人空巷?既然“观众”不愿意来观,为何又要强迫为之?”

  “如果我在学校里,能够遇到几个负责人的老师,哎!”

  “华国之大学,难兄难弟也!”

  “孔逸晨,我辈楷模!”

  “復旦,真自由之精神!”

  “哎!!!!”

  “终归到头还是需要去复习,老子是要考研的人类,虽然这是一种悲哀,我却没有那样的胆量!”

  “如能以一己之力挽救中国,那么孔逸晨是好样的,就怕此事过后,依旧的风平浪静!如果真是那样,该何去何从?”

  “他一点会后悔的,我是二本生,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想考上复旦,高考没搞好,考研人家不要,虽然我对这种985,211的歧视很不满,但事实就是事实,而且就算是名校也是有缺点的,不过优点肯定更大些!要不然怎么会被称为名校呢?”

  “说实在的,我都不知道我学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连老师都说我们学的是过时的,哎!!!我可能就是想要个毕业证吧!”

  “父母期望太大,不毕业,就感觉白读10年的书了,总之自己感觉也太可惜!”

  ……

  ……

  一条接一条,网友的爆炸持续着。

  当然,论起心情,最复杂的人恐怕就是復旦的学生了,他们无数的人在这一晚读懂了復旦官博的铺垫意义,特别是最后一条对于他们简直就是打击,深沉的打击,復旦的意思是在说什么,它在说——这个世界上的确是有不寻常的人,但他不一定是你,你也不是“孔逸晨”,你还是应该继续沉默,我的学生,我的孩子!

  对的,这也是真理,或许今天过后该沉默的还会沉默,但在互联网上,今晚,明晚,更久,他们都不会沉默!

  因而发声,因此发声,像是受到某种呼唤,他们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首先是一篇名为《孔逸晨,我支持你》在网上流传开来。

  其文写道:“我是一名已经毕业的復旦学生,但我知道每一个学生心中肯定都有一个孔逸晨,他是我们人生的侧面像,几天之前,一则復旦退学生的新闻吸引了我,随后我关注了整个事态的经过,而今天看完了东方卫视的《面对面讲话》,我想我必须出来说几句了!”

  整个事情的经过:

  “从“折筷子”到“讽刺復旦学生酸腐”到“插班生”再到“教授念ppt”“老师乱给分”“学校广播公开打击孔逸晨”直到“孔逸晨退学”,他成为了復旦历史上第一个因“看不起”学校而退学的学生。”

  我现在真诚的告诉大家——我是佩服他的。

  就像在东方卫视的《面对面讲话》节目中,基本上所有人都认可孔逸晨的批判、怀疑的精神以及对公共事物的热忱,承认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更多的人指责他偏激的诉求手段。

  可正如孔逸晨提到的,文章有点情绪才能引起关注。或许,只有这样,他的声音才能被人倾听到。很多时候,事情不搞大了,真相与正义便永远湮没在黑暗中,这也是现实。

  前些日子,燕京上访的母亲若不上访百余次,下跪21小时,而听从放弃的劝诫或者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