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助孤寡少年明大义 灭蝗虫书生有妙招
光阴荏苒,转眼春去夏来。尽管冬春干旱,麦子收成不好,但高梁、谷子等耐旱作物还是顽强地存活下来。正当人们精心管哩,憧憬秋成的时候,一场灾难突然降临!
一日,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早饭后,人们正在田里锄草,忽然天昏地暗,犹如夜幕降临,急抬头看时,只见大片飞行之物,麻麻点点,如同黑浪翻腾的乌云,遮天蔽日而来。
“蝗虫来了!蝗虫来了!”人们惊慌失措的呼喊着,纷纷把锄头举向空中挥舞,企图阻止蝗虫降落。
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顷刻间,蝗群如狂风携带冰雹,劈头盖脸倾泻下来。砸得人脸上身上又疼又痒,大群的蝗虫落在地里。仿佛一阵风雨沙沙响过,绿油油的庄稼便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其状之惨,目不忍睹!有诗为证:
蝗来蔽日影纵横,上下扰扰如雷轰。
风骤雨急落田中,垂垂压压禾欲倾。
老夫顿足何嗟及,唇干舌燥瞠双睛!
老妇解破襦,杆头悬挂为旗旌。
薨薨飞来犹未尽,我观此状心悲悯。
蒲家的地东邻是个孤苦伶仃的老寡妇,风烛残年人,拖着病弱的身子种着这块地,累死累活辛苦半年,庄稼长得虽不好,可毕竟是老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当满天蝗虫突然降临时,她被吓慌了,忙丢下手里的锄头,跪在地上祈求神灵保佑。然而不管她叩头出血,蝗虫越落越多,几乎把庄稼都盖住了,这才知道求神无用。于是脱下身上的破褂子栓在锄把上,拼命摇摆吆喝,只喊的口干舌燥,声嘶力竭,虫子依然照吃不走。老人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绝望之中,朝地边老桑树一头撞去……
她本想一死了之,却一头扑进个年轻人宽厚的怀抱里。睁开昏花的老眼看时,牢牢搀扶着她的正是地邻之子蒲小三!原来,当老人绝望,痛不欲生的那一刹那,蒲松龄见她神态失常,预示着不幸的事就要发生,便放下手中锄把欲将老人送回家去。不料老人却突然朝地边老桑树撞去,忙张开双臂拦住了她。
“三娃子,你让我死了吧!反正庄稼被虫子吃光,也是饿死!”
仁厚的小伙子安慰她:“老奶奶,虫子吃了庄稼,可以再种,可没了您,我姑姑就再也见不到娘了呀!我送您回家吧,虫子我给您灭!说罢,他把老人背回家中,回家告诉母亲,先去照顾她一下。然后跑到东关把她唯一的女儿叫来,再去地里看时,庄稼叶子已经被蝗虫吃得支离破碎了。
他急了,忙去路边树上折根枝条奋力抽打,可是前头的刚赶走,回头一看,身后的禾苗上又落满了,他才恍然大悟:驱赶无济事,要除蝗虫,只有把它们彻底消灭!
用什么办法既能杀死蝗虫,而又不损伤庄稼呢?于是,他想到夜里用烟雾驱赶蚊子,那么,用硫磺毒烟一定能将蝗虫熏昏乃至杀死。
他去城里买来些硫磺,装在瓶子里,点燃后放在庄稼地里,蝗虫嗅到刺鼻的硫,烟雾,果然纷纷落地。试验取得了预期成果。只是,这活儿一个人干不了,因为蝗虫虽然中毒落在地上,暂时处于昏迷状态,必须立即杀死。不然一旦苏醒过来,会继续为害庄稼。
他想到了李希梅,他家在城里,没有土地,可以找他来帮忙。于是,一口气跑到李希梅家里,进门一看,李希梅正在院中藤萝架下,瞅着绽开的花穗出神,知道他又在揣摩诗句。于是,出其不意地来到背后,笑道:“诗人又得佳句了?”
“哦,留仙来了,快坐快坐。”李希梅从深思中醒过来,一脸无奈:“什么佳句?整天憋在�
一日,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早饭后,人们正在田里锄草,忽然天昏地暗,犹如夜幕降临,急抬头看时,只见大片飞行之物,麻麻点点,如同黑浪翻腾的乌云,遮天蔽日而来。
“蝗虫来了!蝗虫来了!”人们惊慌失措的呼喊着,纷纷把锄头举向空中挥舞,企图阻止蝗虫降落。
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顷刻间,蝗群如狂风携带冰雹,劈头盖脸倾泻下来。砸得人脸上身上又疼又痒,大群的蝗虫落在地里。仿佛一阵风雨沙沙响过,绿油油的庄稼便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其状之惨,目不忍睹!有诗为证:
蝗来蔽日影纵横,上下扰扰如雷轰。
风骤雨急落田中,垂垂压压禾欲倾。
老夫顿足何嗟及,唇干舌燥瞠双睛!
老妇解破襦,杆头悬挂为旗旌。
薨薨飞来犹未尽,我观此状心悲悯。
蒲家的地东邻是个孤苦伶仃的老寡妇,风烛残年人,拖着病弱的身子种着这块地,累死累活辛苦半年,庄稼长得虽不好,可毕竟是老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当满天蝗虫突然降临时,她被吓慌了,忙丢下手里的锄头,跪在地上祈求神灵保佑。然而不管她叩头出血,蝗虫越落越多,几乎把庄稼都盖住了,这才知道求神无用。于是脱下身上的破褂子栓在锄把上,拼命摇摆吆喝,只喊的口干舌燥,声嘶力竭,虫子依然照吃不走。老人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绝望之中,朝地边老桑树一头撞去……
她本想一死了之,却一头扑进个年轻人宽厚的怀抱里。睁开昏花的老眼看时,牢牢搀扶着她的正是地邻之子蒲小三!原来,当老人绝望,痛不欲生的那一刹那,蒲松龄见她神态失常,预示着不幸的事就要发生,便放下手中锄把欲将老人送回家去。不料老人却突然朝地边老桑树撞去,忙张开双臂拦住了她。
“三娃子,你让我死了吧!反正庄稼被虫子吃光,也是饿死!”
仁厚的小伙子安慰她:“老奶奶,虫子吃了庄稼,可以再种,可没了您,我姑姑就再也见不到娘了呀!我送您回家吧,虫子我给您灭!说罢,他把老人背回家中,回家告诉母亲,先去照顾她一下。然后跑到东关把她唯一的女儿叫来,再去地里看时,庄稼叶子已经被蝗虫吃得支离破碎了。
他急了,忙去路边树上折根枝条奋力抽打,可是前头的刚赶走,回头一看,身后的禾苗上又落满了,他才恍然大悟:驱赶无济事,要除蝗虫,只有把它们彻底消灭!
用什么办法既能杀死蝗虫,而又不损伤庄稼呢?于是,他想到夜里用烟雾驱赶蚊子,那么,用硫磺毒烟一定能将蝗虫熏昏乃至杀死。
他去城里买来些硫磺,装在瓶子里,点燃后放在庄稼地里,蝗虫嗅到刺鼻的硫,烟雾,果然纷纷落地。试验取得了预期成果。只是,这活儿一个人干不了,因为蝗虫虽然中毒落在地上,暂时处于昏迷状态,必须立即杀死。不然一旦苏醒过来,会继续为害庄稼。
他想到了李希梅,他家在城里,没有土地,可以找他来帮忙。于是,一口气跑到李希梅家里,进门一看,李希梅正在院中藤萝架下,瞅着绽开的花穗出神,知道他又在揣摩诗句。于是,出其不意地来到背后,笑道:“诗人又得佳句了?”
“哦,留仙来了,快坐快坐。”李希梅从深思中醒过来,一脸无奈:“什么佳句?整天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