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印刷(1368-1644)
胡应麟说: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凡金陵书肆多在三山门街及太学前。南京书坊印刷最多的是各种话本、戏曲、小说,据统计,这类书过3oo种,仅唐对溪富春堂就刻印近百种。医学类书籍的刻印量也不少,从中可以看出南京民间印刷的规模。

  明代南京书坊,云集了一批各地刻版的能工巧匠,其中着名的徽派刻工,有不少人在此为各家书坊刻版,他们为各家刻印的书籍插图,达到了古代刻版技艺的高峰。

  建阳民间印刷

  宋代以来,建阳一直是重要的印刷集中地。到明代,建阳的印刷业仍持续展。据明嘉靖间《建阳县志》记载:书籍出麻沙、崇化两坊,昔号图书之府。……足以嘉惠四方。

  明代建阳印书的特点,除原有经史子集及医学书外,又大量刻印当朝的着作以及戏曲,小说,通俗读物。插图本种类更多。到了明代后期,由于其他地区印刷业的展,使这里的书籍销量大减,使建阳印刷业有所没落。

  杭州民间印刷

  宋、元以来,杭州的印刷以质量精良称颂,明代时,杭州有书坊二十多家。

  杭州书坊中,最着名的有勤德书堂、容与堂、胡文焕文会堂等。容与堂刻印的《水浒传》、《幽闰记》、《红拂记》、《琵琶记》、《王合记》等戏曲本,刻印精良,字体隽美,是明代杭州刻本的代表。胡文焕是杭州有名的藏书家,也从事编书和印书。他刻印的书以套书而称着,如《格致丛书》一套就有二百多种,《百家名书》1o3种,这在出版印刷史上很有特色。

  徽州民间印刷

  徽州一带历来是纸、墨、笔、砚文房四宝的产地。还以多出刻版高手而着名,进入明代,这里的印刷业也有所展。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这里的刻本以插图,字体精美而称着。特别是汪氏环翠堂刻本,可称徽州的代表。

  苏州民间印刷

  苏州的民间印刷业,明代十分兴盛,在苏州的阊门和金门一带,集中着一批印刷作坊。这里所印的书籍数量大、质量好,销行各地。

  在苏州附近的常熟县,有一着名的印刷作坊,这就是毛晋的汲古阁。

  毛晋(1599-1659年)字子晋,号潜在,明代大藏书家,他的印刷作坊最多时雇工2oo人,从事刻、印、装工作,所印着名的书有《十三经》、《十七史》及各种诗文集,在印刷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其他地区的民间印刷

  明代的民间印刷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国,是古代印刷业最兴盛的时代。

  四、明代印刷技术特点明代是古代印刷技术展的高峰,除了印书品种多,产量大,质量精外,在印刷技术、印刷材料等方面,也有新的展。

  印刷专用字体的成熟

  印刷专用字体的成熟并广为应用,是印刷技术展到较高水准的产物。明代中期,一种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的字体,广泛使用于版刻,这就是今天所称的宋体字。一般认为,这种字体萌芽于宋,但未能推广。到明代初年,这种字体逐渐成熟,由于国子监刻本的使用,才使其风行全国,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印刷字体。从明版可以看出,当时宋体字已有粗、中、细几种风格,字形有方、长、扁几种。形成了明代独具特色的版面艺术。宋体字的成熟,对后来印刷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清代,这种字体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可,成为武英殿铜活字,木活字的选字体。从而更为广泛地推广应用,以至成为今天出版物的主要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