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邬熙历史上的那几个传说(17)
个算命占卦的,但他也是为了生活可是什么都会去尝试的。因此,搭建牛棚对于他而言,也算是“手到擒来”的活,除了准备搭建牛棚的原材料比较困难以外,其他的还是比较顺利,用了三天的时间,一间建议的牛棚就算是搭好了。由于艾淳来在搭牛棚之前已然知晓自己的命运:牛棚也是自己的家。所以在搭建的过程中,艾淳来不忘给自己的“家”弄了一点小摆设,尽量做到了人畜分离,所以,等牛棚搭建好后,艾淳来所住的环境并不是很差,至少少了很多蚊虫的侵袭……

  这样一来,艾淳来的批斗生活还算是比较“功德圆满”,怎么说呢?跟真正的批斗比起来,艾淳来就如同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里,每天早上醒来,先是到大队里报到,接受组织的思想教育工作,谈反省,表决心,努力改造做人,不为社会主义建设添堵。然后接受组织的批评教育。批斗晨会结束后,就只要到附近的地方收集一些草料作为老黄牛的饲料,运气好一点的话,还能把第二天的饲料也收集好了。到了中午,能得到两个窝头,这是艾淳来一天的食物,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窝头。那年头,正常人都吃不上一顿好的,差点都去吃观音土了,不要说被批斗的人了,之所以有这两个窝头,全仗着老百姓们的接济呢,大家合伙凑着口粮送到艾淳来所处的大队,当然,送来的口粮铁定被大队里克扣掉一点,但这个克扣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全部克扣,怎么说呢?全部克扣了。那就竭泽而渔了。老百姓因为艾淳来才送来的口粮。如果一点都送不到艾淳来的手上。那老百姓还会接着送吗?到头来,大队里的那点克扣都拿不到。所以大队里很明白,别看这艾淳来是批斗份子,但绝对是个摇钱树,所以除了那些狗皮倒灶的“政治问题”,大家对艾淳来还是比较客气的,对艾淳来开展的批斗大会也大都是文斗,这对艾淳来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可要知道。在文革期间,一些文人墨客,大都都是被武斗致伤而死的,更有是活生生当场被打死的,即便没有被打伤打死,也大都因为文人墨客那骨子里的“傲慢”,受不了那样的屈辱,最终自杀而死。到了晚上,艾淳来还要参加一次大队里的总结会,他得向组织汇报自己一天的工作和思想动态。这个也都没有问题,怎么说呢?大家的心都因为口粮的事情而“宽”着呢。不会真来为难艾淳来的,你有汇报、有总结就行了,就算你这总结、你这汇报烂的像是一滩屎,大家也都睁一眼闭一眼的就算是过去了。晚上的批斗结束后,艾淳来就能回到自己的牛棚,早早睡觉,明天早起,日复一日,就这么草草的过着……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当时艾仕帧教授和其母亲的生活状况。母子俩因为艾淳来的问题,所以被划为了“黑五类”(编者按:与红五类相对应。),艾仕帧教授虽能正常的上课,艾仕帧教授的母亲虽能正常的上班,但由于成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歧视,在生活上也因为“黑五类”的问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许很多人会问:上自己的课、上自己的班,何必要去理会人家的眼光呢?但这个“认为”放在当下或许可行,鹤立独行,也是一种很纯粹的生活方式,但要放在那个年代,特别是计划经济下的年代,那你这个“鹤立独行”就行不通了,先来说说上课吧,因为你是“黑五类”,很多学校不能考、很多专业不能触及,哪怕你功课再好,那时候没有高考,完全是组织说的算,你“红五类”,根正苗红,成绩差一点的,去学个技工、职校什么的,成绩好点的,那你就很幸福了,组织可以让你上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什么军工专业、外交专业、艺术专业,你随便挑。你“黑五类”,成绩差一点的,那就直接被组织给放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该什么工作就什么工作,这些工作还是远离一线工人的,千万不要小看工人,那个年代是工人就是“呱呱叫”的代名词。通常也就让你去做二线的工作,什么掏粪的、什么制盐的,都是这个“边缘化”的工种。成绩如果好点,那就要看你的人缘和关系了,父母能去走走关系的、拍拍马屁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