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骇人听闻之人吓人(7)
��原因的:因为僧侣不吃荤菜,没有蛋白质可补。而豆腐有极高含量的植物蛋白,所以这也就成为了僧侣们补充蛋白的唯一食源。

  渡逸方丈觉得让笔者光吃豆腐青菜,会多多少少委屈了笔者,所以让阿姨去买了一些其他的素菜,阿姨也比较细心,给我买了一点绿豆,说是给我熬点绿豆汤喝,利于消暑。还买了黑木耳、扁尖、丝瓜,反正这些都是素菜中比较高端的菜品,可以说,人家也是热心肠。

  寺院里的晚饭时间通常都是五点的时候,这里面笔者得补充一句:在中国做和尚,还算是比较幸福的,为何?可以有一日三餐,在国外,诸如缅甸、柬埔寨、老挝这些佛教盛行的东南亚国家,一日就吃两餐,专业术语叫:过午不食。这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意志力的表现。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寺庙里的晚餐也是极为简单的:米饭一碗,豆腐青菜一份。就这两样东西,如果碰到某某菩萨的生日,米饭改面条,千篇一律。渡逸方丈的意思是吃饭的时候,笔者和僧侣们分开来吃,尽量不影响笔者的饮食作息规律,毕竟往日的下午五点,笔者不是在工作,就是在下班的路上,这个时间点吃晚饭,确实早了一点。但笔者这次前往的目的就是为了感受一下法云寺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也是好奇,特别想看到僧众们是如何用餐的,于是就拒绝了渡逸方丈的建议。渡逸方丈也不恼,见笔者执意一起用餐,于是就吩咐阿姨,一起安排了。

  在饭点的前夕,正好是僧侣们做功课的时候,一般僧侣做功课,都是在饭前,分别为早课、中课和晚课,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寺庙需要做四次功课,多出的一次是睡前课。就是入睡前,大家再做一次功课。做功课的场面非常震撼,虽然法云寺才十多人,但做起功课来。吟佛诵经的“读书声”,真的可以做到“声声入耳”。由于佛经中没有标点符号,很多长句都是一口气诵完,所以其语速还是非常的快的,要不是自己脑海中早有了经书的格式。光靠读,显然是跟不上这个节奏的。当然,有的经书不要求你快,要你慢慢体会吟诵,那就看相对而坐的那名方丈了,他手中的木鱼和振铃是控制节奏的“指挥器”。有时候念诵一段就敲一下木鱼,一章终结时就抖一下振铃,这里面都是非常有讲究的,没有亲身接触目睹过,就很难去理解。笔者坐在最后排。一本正经的盘腿而坐,双手拇指中指相捏,虽不会吟诵,但跟随其中,感受那天籁般的空灵,确确实实也是一种净化心灵的举措。

  僧侣用餐,讲究的是“食不言、寝不语”,从入席到收拾离席整个过程,你听不到一句说话声,原本笔者还指望通过在用餐的时候采访一下僧侣。但事实显得并不可行。由于笔者的饭菜跟众僧侣不一样,显得有些突兀,但僧侣们“熟视无睹”,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绝对是一种境界,大家可以尝试的想一下:如果在单位中,单位所有人都发了东西,惟独没有你的,你会怎么想?亦或是你跟人家不一样。你的最多最好。你又会怎么想?

  饭毕后,僧侣们会排队洗澡,僧侣洗澡不实适用大澡堂,不能说前面是一条河,大家赶紧跳下河去洗澡呗,这个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佛教中也有同性一说,所以这个早就有戒备的,僧侣不能同池,这个绝对不能开玩笑。电视里看到一众和尚在一起洗澡,要么这些和尚过于洒脱,做到了酒肉穿肠过的地步,要么就是编导在胡编乱造,不成体统。

  僧侣们洗完澡后,有些许的自由时间,有下棋的,有看书的,亦有泡着茶高谈阔论的,这个时间才是笔者跟他们交流的真正时间,因为这次笔者过去,最大的目的就是丁三魁事件,所以在跟这些僧众交流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的聊到丁三魁,但也不知道这些僧众们是真不知道还是不方便说,反正没有一个和尚是对丁三魁有印象的。笔者无奈,只能放弃。

  晚上八点,是法云寺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