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也就不会做如此惊人的转变……”

  小皇帝终于想明白了,可还有一个更大的疑问:“士林之人,虽多大言少实务,可这些读书种子都清高的很,尤其是东林人。可现如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读书人,潞王又在影响着东林。现在的商业力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潞王,这么说就是商人影响甚至是支配了读书人。

  钱影响了权,权指挥着笔墨言论,归根到底还是钱在影响舆论。

  清高的读书人居然是受那些满身铜臭的商业力量指派,甚至不惜自己打自己脸的为商业利益寻找理论依据,这还是清高的圣人门徒么?

  读书科举,几千年来就是天下稳定的基础,就是天子治世的法宝。现在可好,这些读书人改换门庭,投入到了金钱的怀抱,真是无法想象。

  这世道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连“粪土万户侯”的读书人变成这样了,说难听一点儿就是有奶就是娘,什么圣人教诲什么微言大义都不顾了,变得市侩味道十足。民间的小民根本就不关心这些,只要有银子赚有饭吃,赴死军爱大征就大征,爱小征就是小征,根本就不怎么关心。

  如果说民本还是出自高层的变革,这种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的风气则是彻头彻尾的出自下层民众。

  难道这就是民心?

  民心应该是道德教化的结果,而不是只看利益吧?

  刘理顺说道:“以臣看来,民心是为利益所蒙蔽而已,不过朝廷也不能逆此风潮。赴死军的大征朝廷是不能赞同的,可如今风气已是如此,反对的话也会有很多麻烦。所以朝廷里最好的态度就是没有态度,不管是赴死军还是两浙,或者的别的什么对方,关于大征的奏请陈折,一律留而不发,朝廷不表明态度,等事态明了之后再说,咱们……圣上还是先观望的……”

  就是因为这个,朝廷继续装聋作哑,任凭民间反对或者赞同的声音高到了天上去,就是装作听不到也看不见,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由着各种力量折腾去吧。

  在这些日子里,东林领袖,士林风望之首,钱谦益钱老大人可真是忙碌的很。

  各地赶来拜会的名儒大家,赶着上任的门生,每日里穿梭一般,拜门的帖子真的成了雪片。

  哪一个都要应酬,哪一个都要照顾到,该寒暄的就要寒暄,而且要把老友的热情摆的十足,该教诲的也要教诲,师尊的架势也不能少了。

  虽然依旧是个从四品的官职,而且还是那种可有可无的闲官,可钱谦益老大人满意着呢。

  作为领袖群伦的风望之首,有多大的官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这份人脉和影响。如今座下弟子已经不算少了,假以时日,很有可能就要出一大批朝堂之臣。哪时候的钱谦益就算是白身,也能影响到朝局,也是一方力量的领袖嘛。

  虽然忙,而且忙的脚底板直打屁股,和钱老大人心情很佳。这也是自己的事业嘛,也是在施展抱负嘛,而且一副蒸蒸日上的情形,心里也是干劲十足。

  门生故吏多了,各种敬奉仪程也就多了,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钱老大人从来就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高雅之人,这收入一多,花销也就大了。旁的不说,专门置办了一所宅子,装裱的极具清雅之气。用钱老大人自己的话说:来来往往的都是鸿儒大家,从前的宅子太过寒酸,未免薄了客人的脸面。还有以前的那些个丫鬟,很明显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