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的战略支撑要点,也不是双方的主要目标。

  主战场是在西边呢。

  已经移动到山西交界处的阿济格部才是真正的主力,西边才是主战场。

  其实李四根本就没有怎么在意中路和东路的快速突破,这两路人马进展的虽然很顺,占据的地盘也不小,可没有实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目的。

  敌人的兵力还在,只是主动退缩了而已。

  赴死军的核心战略思想就是尽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之有生力量,也就是杀伤敌人的战斗人员,除非就具备极其重要作用的战略地点,否则对攻城略地的兴趣不大。

  至于中路,主要是逼迫敌人进一步退缩,最大可能引起满洲中枢的恐慌,借这种恐慌实现对阿济格部的调动和分兵。

  面对这种局面,阿济格还真是不敢动弹了。

  要是分兵的话,必然面临赴死军的打击,若是不不分兵的话,要是赴死军一路突破。朝廷那边还真不好交代。

  虽然早就不必对福临母子交代什么,可还要对满洲人有个交代不是。

  西边的吴三桂已经奉命把兵力东调,架势拉的不小,可就是不过来。这让阿济格不得不有所提防。

  吴三桂的态度愈发微妙起来,这老东西明显是有两手准备打算了。

  到了这个地步,无论怎么拉拢都没有用,还是需要实力说话,只要打退了赴死军,吴三桂肯定会见风使舵的过来增援,剩下的事情也就不算是什么事情。要是没有打退赴死军甚至是被赴死军占了便宜,可就要死死盯着吴三桂这个白眼狼了。

  把主力调集在西线上来,要是吴三桂和阿济格联合的话,赴死军的局面可就凶险的多了,甚至有可能被迫退回黄河以南。但是李四“一意孤行”的这么干,就是需要吴三桂按兵不动这个前提。

  “神了,真是神了,大帅真是诸葛亮转世不成?”老神棍不得不承认李四有些冒险的举动是对的:“我说大帅呀,你是怎么知道吴三桂的心思的?难不成是暗中和那个老狐狸有了联络?是不是把这种事情瞒下了?”

  “联络个屁,现在联络吴三桂为时过早,吴三桂是什么样的人,我比他自己都清楚。”要说吴三桂会为了已经分裂的鞑子而过来和赴死军硬碰,虽然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可赴死军的胜面还是要大一些。

  在这个实力决定一切的世道里,没有哪个实力雄厚的藩镇会真心效忠,何况中枢已是四下冒风,地方已经开始不保的满清朝廷。要是满清能够如以前那样节节胜利势如破竹,吴三桂就算不会单独和赴死军作战,起码也会主动和阿济格联合。

  但是现在的大局……

  吴三桂还能看不明白?

  多铎一死,或许吴三桂就有这样的打算了,直到多尔衮意外身死,很多局面已经彻底显露出来。只是有些人还没有看明白或者是看明白了也不愿意接受而已。

  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很多人的骨子里其实就是在期待这种局面的出现。阿济格就是这种人的一个。

  要说年纪,阿济格还是多尔衮的哥哥,论起资历,也未必就比多尔衮浅了。阿济格执掌一方的时候,多尔衮还跟在皇太极屁股后头呢。要说整个爱新觉罗一族当中,阿济格就是一个典型。

  当年的皇太极虽然很有几分真本事,也奠定了整个满洲的基础,功劳比父辈的努尔哈赤还要明显一些。可阿济格还是不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