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无意之间就撬动了
�的血案,要是不借题发挥一下,孝庄就不是孝庄了。

  在多尔衮时代,九门提督和镶黄旗内大臣其实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孝庄把这个分解开来以后,还要进行一下清洗,要是没有自己的人把守九门,睡觉也不怎么踏实。

  搏济本就是刚上去没有几天,太着急撤换的话,未免就显得吃相难看。刚好有这么个机会,正想睡觉呢赴死军就把枕头送过来了,孝庄还能不利用一下?

  这是整个帝党和反多尔衮系人马的心思。

  “身为九门提督,竟出如此大案,你也难辞其咎,先把这个职位卸了吧,再等别的差事。”孝庄说的不温不火,其实心里早就在等这个机会了。只要完成了这一步,就可以和还不敢进京的济尔哈郎这个仅有的摄政王摊牌了。

  搏济也委屈,可心里明白这个问题的根子在哪儿,根本就不是什么锡尔弼家血案的问题,而是派系之争的问题。

  “谢主隆恩”之后,退了下去。

  而孝庄在挑选信任九门提督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点出人选,而是问索尼:“你也正黄旗几朝的元老了,这个九门提督你就先兼一下,如何?”

  无论是太祖还是太宗时代,索尼和他身后的赫舍里一族都是深受重用。只有是多尔衮时代才被打压下去,就是索尼本人也差一点被多尔衮砍了脑袋,被派去守卫皇陵。

  孝庄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启用索尼和他身后的赫舍里一族,并非是看上他们有多大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臣已有正黄旗内大臣之职,还兼着议政大臣和内务府的差事,再领了九门提督,和本朝体制似有不合。臣举荐一人,堪当此用。”

  孝庄让索尼当九门提督,和以前分拆内大臣的初衷本就相悖,明显是借着索尼之口说出她早就确定的人选。

  “鳌拜为人忠勇,又是太宗先皇帝使惯了的臣子,当可担此重任。”索尼一边想一边说,好似真就不是实先商量过一样。

  “鳌拜?卿等以为如何?”

  孝庄这么一问,就是傻子也明白了。鳌拜本就是这些人早就内定好的人选,谁反对也没有用。

  到了这个时候,谁还傻乎乎的站出来反对?异口同声表示赞同。

  于是乎,鳌拜就成了执掌九门的重要人物。

  这么一来,孝庄算是把整个中枢清洗干净,牢牢的攥在手心了。

  事到如今,济尔哈郎方面已经不算太大的威胁,只要妥协或者干脆把黑锅找别人来背,就能顺利的把济尔哈郎等老派人物拉拢过来,孝庄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事情。

  这种事情,无非就是政治和利益之间的相互妥协而已,济尔哈郎和孝庄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不能分裂。在这个基本点上,还是可以坐下来谈一谈的。

  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应对英亲王阿济格。

  阿济格“违背”圣命,放弃整个鄂、赣地区的战果,率军北上屯兵山西,对顺治小朝廷是最大的一个威胁。

  阿济格叫嚣要彻查多尔衮的死因,谁也知道这是个借口而已。关键还是利益和实力层面的问题。

  多尔衮和阿济格虽是兄弟,可多尔衮都死了,要说阿济格和多尔衮手足情深,会率军打进京城,恐怕整个大殿上没有一个人相信。

  按照阿济格的意思,他是想继承多尔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