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无意之间就撬动了
�儿再干净的桌子擦了又擦,对着关二爷一个会心的微笑。
趁着擦桌子的当口,王老木小声问道:“家里的亲戚都好吧?”
“嗯,劳惦记,好的很。”
“都是远来的至亲至急的亲戚,怎么说也要再住几天?”
“那是,亲戚可不是来串门子的,事情还没有办完哩,老木,再给我盛一碗,今儿个的豆汁儿喝着痛快……”
王老木手脚麻利的端碗豆汁儿递给关二爷,关二爷反而是不着急喝了,掰这大碗听旁边的街坊说道昨天晚上的事情。
“你们听说了没有?西街的锡尔弼家出事儿了。”
“那么大的动静,想不听说都不能,死了好几个,伤了一大帮子。”一个街坊小声的说道:“这事儿也真是邪门了,你们说是哪个胆子包了天的英雄做下的?”
“还能是哪个?天底下敢这么干的还能有谁?”另一个街坊小心的看看周遭,伸出一个手掌把拇指按下,只剩下四个如手刀一般的指头:“肯定是这位爷,错不了。”
四爷!
仿佛这个名字有什么魔力一般,这些个街坊眼睛里都冒着光呢:“四爷手底下的英雄好汉多了去了,闹这么个事儿就跟玩儿一样。”
“可不是怎的,四爷看咱们汉人被鞑子欺负,心里气不过,这才遣来了手底下的十三太保过来……”
“什么十三太保?我怎么听说四爷手底下是有八大金刚?个顶个儿都是蹬地顶天的汉子,一顿饭都能吃下二十斤牛肉,还只能是个半饱……”
“不管是八大金刚还是十三太保,四爷是在和鞑子叫板呢。”
“这个板儿叫的好,调子起的也高,鞑子不一定能应的上哩。”
说着说着,关二爷也参与进来:“那是自然,四爷是啥人物?小鞑子再蹦跶还能蹦跶几天?我听说四爷那边都要攻打大名府了。十万叉子兵,十万呐……”
看着关二爷把手掌翻了两翻,众街坊都小声惊叫:“我的乖乖,十万叉子兵,这还了得?一万就能灭了多铎,真要是来十万,还不把鞑子连窝给端了?”
“端不端鞑子的窝咱不知道,眼下能看到的就是锡尔弼家的热闹。这回好,厨子、帮工、还有吹打班子啥的都不必另找了,直接把喜堂拿白布一蒙当成灵堂,喜事没有办成,还可以接着办丧事儿的嘛……”
“哈哈……”
锡尔弼家的血案,无论是对于娃娃皇帝福临还是对于皇太后孝庄,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是一个机会。
“九门巡捕三营步军统领,搏济。”
“臣在。”
搏济出班。
这个搏济,是纽钴禄氏,也算是数得上的名门望族。因为多尔衮的倒台,九门提督(资料有点混乱,有的说九门提督是康熙初年才有的,有的说是顺治元年就有的。通俗的说法是九门提督,正式的官名就是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这个很正式的称号在顺治初年就有了。不过当时的编制没有那么大,后来的五营在顺治时期还是三营,为了行文的方便和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将直接使用九门提督这个很有争议的称谓,考据当退散——作者按)很自然的落到了搏济这个比较中间的人身上。在渡过了最初的不安稳时期之后,孝庄想方设法的要把这个关系到京城安全的职位撤换成完全属于帝派之手。刚好就出了锡尔弼家这么一个轰动京�
趁着擦桌子的当口,王老木小声问道:“家里的亲戚都好吧?”
“嗯,劳惦记,好的很。”
“都是远来的至亲至急的亲戚,怎么说也要再住几天?”
“那是,亲戚可不是来串门子的,事情还没有办完哩,老木,再给我盛一碗,今儿个的豆汁儿喝着痛快……”
王老木手脚麻利的端碗豆汁儿递给关二爷,关二爷反而是不着急喝了,掰这大碗听旁边的街坊说道昨天晚上的事情。
“你们听说了没有?西街的锡尔弼家出事儿了。”
“那么大的动静,想不听说都不能,死了好几个,伤了一大帮子。”一个街坊小声的说道:“这事儿也真是邪门了,你们说是哪个胆子包了天的英雄做下的?”
“还能是哪个?天底下敢这么干的还能有谁?”另一个街坊小心的看看周遭,伸出一个手掌把拇指按下,只剩下四个如手刀一般的指头:“肯定是这位爷,错不了。”
四爷!
仿佛这个名字有什么魔力一般,这些个街坊眼睛里都冒着光呢:“四爷手底下的英雄好汉多了去了,闹这么个事儿就跟玩儿一样。”
“可不是怎的,四爷看咱们汉人被鞑子欺负,心里气不过,这才遣来了手底下的十三太保过来……”
“什么十三太保?我怎么听说四爷手底下是有八大金刚?个顶个儿都是蹬地顶天的汉子,一顿饭都能吃下二十斤牛肉,还只能是个半饱……”
“不管是八大金刚还是十三太保,四爷是在和鞑子叫板呢。”
“这个板儿叫的好,调子起的也高,鞑子不一定能应的上哩。”
说着说着,关二爷也参与进来:“那是自然,四爷是啥人物?小鞑子再蹦跶还能蹦跶几天?我听说四爷那边都要攻打大名府了。十万叉子兵,十万呐……”
看着关二爷把手掌翻了两翻,众街坊都小声惊叫:“我的乖乖,十万叉子兵,这还了得?一万就能灭了多铎,真要是来十万,还不把鞑子连窝给端了?”
“端不端鞑子的窝咱不知道,眼下能看到的就是锡尔弼家的热闹。这回好,厨子、帮工、还有吹打班子啥的都不必另找了,直接把喜堂拿白布一蒙当成灵堂,喜事没有办成,还可以接着办丧事儿的嘛……”
“哈哈……”
锡尔弼家的血案,无论是对于娃娃皇帝福临还是对于皇太后孝庄,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是一个机会。
“九门巡捕三营步军统领,搏济。”
“臣在。”
搏济出班。
这个搏济,是纽钴禄氏,也算是数得上的名门望族。因为多尔衮的倒台,九门提督(资料有点混乱,有的说九门提督是康熙初年才有的,有的说是顺治元年就有的。通俗的说法是九门提督,正式的官名就是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这个很正式的称号在顺治初年就有了。不过当时的编制没有那么大,后来的五营在顺治时期还是三营,为了行文的方便和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将直接使用九门提督这个很有争议的称谓,考据当退散——作者按)很自然的落到了搏济这个比较中间的人身上。在渡过了最初的不安稳时期之后,孝庄想方设法的要把这个关系到京城安全的职位撤换成完全属于帝派之手。刚好就出了锡尔弼家这么一个轰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