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一击致命
��德以西越过黄河。

  仅仅三天不到的工夫,黄河北岸的考城就不战而降,赴死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开封的右腰,形成上可进北直隶(当时的北直隶比现在的河北省更加靠南,范围要大一些),下可威胁开封的局面。

  在开封的左后腰上,阳物虽然依旧控制在清军手中,但是局面已经十分动荡了。

  从早些时候开始,地方上的会党就忽然冒出。还只是局限于乡村和一些比较小的镇子,县城还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可这些会党再不是以前唱《劝赈歌》的那副做派,动辄斩杀士绅举火焚宅,还有许多结寨自保的庄子遭到袭击。各种迹象都在表明,这些会党是受了赴死军的支持,或者干脆就是有赴死军参与其中。

  尤其是在七杀决死兵祭起七杀令的时候,愈发表明这就是赴死军直接参与直接指挥。虽然最大的县城还在清军手中,可地方上的士绅也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

  尤其是在这种大河封冻的情况下,赴死军的先头部队能开过来,那么主力也肯定能过来,究竟是铁了心的给鞑子卖命还是顺应赴死军的凌厉攻势,确实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果赴死军能把左右后腰卡死,开封——就真的成为孤城了。

  对于黄河封冻这种历年都会出现的情形,清军的河南巡抚兼督事大人罗锦绣集督抚军政大权于一身,早就有了准备。

  前番不管不顾的疯狂搜集兵力,收缩甚至放弃外围防线,为的就是在赴死军卡死后路的时候还于足够的兵力,以支撑到摄政王大军来援的时候。

  开封兵力近万(纯满洲战兵),另有汉军旗一个,蒙古旗小半个,再加上新附军,可以算是把黄河两岸的兵力抽调一空,甚至连大名府一代的援兵都有。

  因为早就料到赴死军会趁冰封黄河的机会四下出击合围开封,关于开封守备,更的苦心经营。光是大型火炮就有六十多门,兵甲箭矢堆积如山。

  如此固若金汤的要塞,就是守上几个月都没有问题。

  所以罗锦绣铁了心的固守待援,无论赴死军使用何等计谋引诱,绝不出城野战。为的就是拖延时间,等到多尔衮的大军到来。

  告急的文书日夜停的往北传送,可一直没有多尔衮的回复。更见不到满清的大军。

  就是在满洲全盛时期,能够机动抽调的兵力也不过十万上下,不会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多铎那边先折了三万,阿济格由抽走了不到三万,剩下的人马多在西北或者分散在豪格手中,根本就不可能再几万几万的往外拿出兵力。

  罗锦绣很清楚这一点,满洲战兵是不可能再有许多了,可多尔衮还能调动蒙古人。只要再调两个甚至一个蒙古旗过来,就能扫清开封的后顾之忧。

  多尔衮也是这么想的,并且一直致力于再次调集蒙古各旗人马。

  淮西的赴死军以秋风席卷之势迅速破开河南,眼下已兵临开封。若是开封再被汉人夺了回去,整个黄河以北立刻就会变得无法收拾。

  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撤回深入鄂、赣的阿济格部已经是一个必然。

  可阿济格那边也不是一句话就能撤退回来的,路途的远近先不去说,还有闯军残部和各种抵抗力量的骚扰,阿济格也不敢撤的太急。要真是不顾一切的跑回来,以前收服的地方势力立刻就会倒戈也说不定。

  阿济格的主力反而成了解不了近渴的远水,能指望上的只有驻守京城一带的八旗兵。可两白、两黄四旗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