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
  ,最快更新甲申天变 !

  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

  钟山如虎,一江似龙。金粉形胜的南都城经历过太多的起起落落,自有一番不同于别处的风味。尤其是乌衣巷的风流卓然,虽早没有了名门大阀的绝代荣光,依旧是天下文人学子之圣地。傲笑文坛的世代书香者有之,做着白衣而公卿美梦的寒门学子亦有之。聚集了南朝多少诗词雅仕,又有几许洒脱快意,尽是凝聚于或七言或词牌的文章当中。文坛之盛,敢称天下雄冠。

  文采卓然诗词风流,最是这临江一楼。

  临江楼者,并不临江,看似是三家联号的大酒楼,实则是一家独号。因本朝太祖洪武皇帝立国之前,曾于魏国公等开国功勋于此处定下攻伐天下的大计,魏国公又留下“肯容铁骨立临江,弄鼎还须在一楼”的诗篇,故而得名。

  自龙凤年间开始,临江楼的声名已远超别处,成为江南文人雅仕聚集厮会的第一场所。

  三层阁楼的四壁上早提满了历年间名士大儒的绝妙文字,就是那些隔板、屏风等处也满是百年精英的心血之作。这临江楼布置的更是斯文雅致,就是提壶走茶的店伙也能随口吟出几句妙文。谁要是能在者临江楼一展笔墨,留下三五佳句。也是足以自傲的美事。

  如今天下纷争烽烟四起,圣君在位上下齐心,正是刷新鼎革中兴国朝的大好机会。从各地蜂拥而来的读书种子更是与日俱增,这些满怀希望信心十足的文人无不抱着一跃龙门布云雨的宏图大志,哪怕是省下几天的饭钱,哪怕是把随身的行李变卖了,也要在这临江楼叫上一壶清酒,借以抒发胸中宏大抱负。

  在这临江楼中,说些诗词歌赋的调调儿,实在是让人小看。弄一手的锦绣文章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小才子罢了,真正的大才子就要为国家出力为圣君分忧,要是说不出几套展布经济经天纬地的惊人言论,就不算是来过临江楼。

  尤其是在时下,东林人在朝堂中日渐崛起,指摘政局风评人物的风气更甚,什么样的惊人之语也不会感觉意外。

  “小弟自幼喜好诗词,虽不敢说与李杜比肩,却也算是笔下风生纸上云起。然国朝危急,小弟毅然抛下歌赋诗词,专一的学习兵书战策,已略有小成。欲献一计与朝堂诸公,足可驱逐蛮夷再造我大明河山……”二楼的大堂之中,聚集了五湖四海的读书种子。这些人根本就是囊中羞涩,估计买一壶酒水也要把全身的铜板凑齐才够,偏偏做出胸有大志腹有良谋的斑斑大才之状:“如今圣君在位,君臣合力,民心士气已达鼎盛,只要用我为帅……”

  这个年轻的读书人竖起三根手指,大言不惭的说道:“只要用我为帅,三月之内,可光复北都,半年之内,兵锋扫荡两辽。到时候,犁厅扫穴,献俘于君前,等闲事尔。小弟也不贪图朝廷厚赏,大事一成,必归隐乡野与山林为伴与鹤鹿为伍……”

  “北地沦丧,百姓陷与水深火热,如何能等三月?”这边的话音刚落,那边又有人大肆鼓噪,牛皮比刚才这个吹的还大:“小弟不才,也是熟知兵家战阵通晓逗引埋伏,六韬三略已是倒背如流。只要朝廷给我三万人马,一月之内,可兵至长城,锁死各处隘口,让满州跳梁群丑匹马不得出关……”

  “呸,战事最是消耗国力民财,三万人马?你可知三万大军需粮草几何?又需兵甲几何?”牛皮吹的是越来越大,而且一个个说的面红耳赤。比真的还真:“我只要一万人马,就可扫清宇内……”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