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继续卖官
  作为大明养士三百年的文人精英,周暨毕竟还算是一个心忧朝廷的忠臣,亲眼看到了闯贼的强悍严整,听到闯贼在富县地区的种种行径,也清楚的看到了闯贼的未來,这不由得不为朝廷担心,担心这股不同寻常的贼人会做大,最后会严重威胁到整个朝廷的根基,更何况,自从绥德上次一战,被闯贼裹挟去了许多签丁,而那些签丁还潜回自己的治所,带着家小投奔闯贼根据地,一时间绥德人口剧减,让自己快要成为光杆县尊,为公为私,在手中有了钱粮之后,也想为朝廷出力为自己出力。

  当得到总督通报,要委任张元重振卫所,李元昊带兵联合几县卫所出兵剿灭闯贼的时候,周暨就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上公文请求重整卫所,请求加入围剿大军。

  这个上报立刻得到了总督杨鹤的各位重视,并且大力褒奖,在这人人自危,抱定了以邻为壑,各扫门前雪的时候,有周暨站出來,为大家做个榜样,正好提升下着陕北官场士气。

  张元见到这个报告的时候,心中却是一万个不愿意,原因无他,因为看着地界,那绥德离着富县十万八千里,中间隔着三个县治,根本就鞭长莫及,因此上,心中对这个出风头的周暨县尊就有了想法,以出兵助剿的名义,让自己出钱当冤大头的嫌疑。于是,对于向给洛川和宜川千户所那样大赠粮饷,就有点不情不愿了。

  关于张元的资助,周暨绝对嗤之以鼻,在这一点上,文人在骨子里对商人的轻视表露无疑,我堂堂大明,剿灭盗匪本是分内之事,怎么能依靠一个下九流的贱民?这军国大事,还得依靠官绅一体努力,这是官绅的事情和商人无关,于是,周暨县尊坚决的,义正词严的拒绝了张元那个小商人不情不愿的捐助。

  于是,在得到总督巡抚一通嘉奖之后,也收到了两千多边军使用的精良刀枪器械,而且,还有总督大人恩赐下來的一副文山铠甲。并亲手书写的“国之栋梁”锦旗一面,勉励他督师大捷。

  这是一个一心为国的文人最大,也是最想要的。

  在大明,以文官督师,再正常不过,因此上,周暨也决定这么办,分抢军功倒是其次,也沒那个想法,主要的监督那个已经被闯贼吓破了胆的千户,同时,自己还在这绥德有一定的声望,也能稳定军心,提升士气,最不济,那些受到自己好处的签丁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会携带刀枪投贼,毕竟,在原先不断逃跑的百姓那里,自己还能震慑一下。

  现在,周暨县尊对自己手下的忠诚度已经开始怀疑,一人四亩一年不过一百斤,沒有其他任何负担的好田,这已经让自己都不能做到,那绝对吸引了无地的百姓,这其实是自己按照朝廷王法就不能给予和实现的。

  在这期间,有时候,周暨已经感觉到了一种悲哀,自己独自一人,怎么能跟这几千年和几百年形成的习惯对抗?对于这个已经沒落的大明,自己只剩下心中的悲叹,除了悲叹还有什么?沒了,一种孤独的无能为力就是这样。

  但是作为大明朝廷的忠臣,还是要做下,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努力,哪怕为皇上做到一点点的力气,周暨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要为这个朝廷做点什么。

  怀着这样的心思,于是,总督手谕一到,周暨带着千户,县丞兼师爷立刻开始马不停蹄的张罗开來。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原先卖官还剩下许多钱粮,这都被周暨按照规矩(魏忠贤那时候的规矩,现在周暨已经开始怀念起阉党执政的时候了,毕竟,阉党还以回护百姓生计为主,谁让那个党魁是个农民出身,因此上,头针对的都是在大明里敲骨吸髓的官绅和那些脑满肠肥的清流,当然,现在清流已经完全破坏了这样的规矩,开始面对整个大明已经民不聊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