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章】 成都印象
�军和王军提醒过,出站之后什么话都不要说,谁拉也不要跟着去。

  就这样,在一群人的围攻之下,考察团的成员跟着季小军他们走到的站前广场,等着季小军下一步的安排。

  作为曾经来过成都一次的老手,季小军当仁不让地出面给考察团寻找交通工具。刘睿则是坐在行李袋上,打量周围的建筑,还有往来的车辆,也在耳朵里注意倾听周边人们说的四川话,努力地分辨其中的含义。

  还好,季小军不愧是在商海之中沉浮了好些年,也曾经走南闯北过,很快就找到了两辆中巴车。

  考察团的经费有限,刘睿就没有打算在市区的宾馆住,那些价格便宜的招待所刘睿又不愿意住进去,因此只能第一时间就找车子把所有的考察团成员都拉到郊区的农家乐了。

  五四三二一,季小军很快就和车主谈好的价格,一行人鱼贯而上,三十多人把两辆中巴车挤得满满当当的。若是换成村里的老农做主,他们恨不能全部的人都挤在一辆车里面,那就可以省下一半的钱了。

  只可惜这是在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交警查超载的事情比较严,车主们就是胆子再大也不敢在市区里超载一倍,也只能是乖乖地照章办事了。‘一行人上了车之后,车子在司机略带川味的吆喝声中,缓缓起步,慢慢地汇入清晨的车流。

  梁村的村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样一个特大城市,一个个都趴在窗户边上,生怕错过每一个画面。对于这些农民来说,眼前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都是那么新奇,令人震撼。不要说梁村、青山,哪怕就是青州,和这里都还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坐在中巴车最前头的位置,刘睿一点都不觉得困,他眼神炯炯地盯着路边的一切,似乎想要把这座城市的一切都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前的读书人在家里读书之后,都要进行游学,才能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和实际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先秦时代,孔子就曾经游学列国,不仅仅是传播自己的理念,更多的是通过游学增长见识,扩大视野。

  来到成都,来到四川,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写下了:“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的李白!

  作为江油人的李白,在自己的青年时期也是通过游学,走出了巴山蜀水的险峻栈道,到了帝国的都城长安。

  也正是通过游学,李白才有可能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让自己的名字在千年之后依旧被人们所铭记,熠熠生辉!

  对刘睿来说,这一次出门是自己行万里路的开端,以后自己有机会还真的是要走出梁村这个小山村,才能胸怀世界!

  成都,又名锦官城,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建城,拥有将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特别是秦朝初期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李冰在岷江上游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就成为了川西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了都江堰的灌溉,川西平原沃野千里旱涝保收,数千年以来拥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哪怕是在历朝历代都曾经历经了战火的考验,成都却依旧能够在废墟之中很快重建,又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天堂所在。

  特别是建国以后,作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成都的发展得到了政斧的重视,发展是曰新月异。改革开放之后,成都的发展速度虽然比不上沿海地区,但是却依旧维持了西南地区最大城市的风采,令人向往。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