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工业之花
了可喜的成果。

  林强生设计配套捷达的发动机,考虑到国内的现实情况,特意降低了功率、性能。因此现在他们出产的捷达,在低功率的环境下,还未有变速箱齿轮打碎的情况。

  不过,林强生始终感觉这个材料问题,是个大事,必须得重视。

  幸好现在公路上的汽车不多,齿轮碎了,人也不至于会有多大的事情。像后世的某些轿车,不就经常听说齿轮碎了,还照样卖得很好。

  不过凡是就怕万一!这轴承和齿轮,都是核心科技!还就得叫个真,必须得掌握!

  现在他们厂出产的捷达,所用的发动机是一台20升排量的4缸汽油机,最大功率54k。

  这在1980年前后是个相当不错的参数,它搭配4速手动变速器,能达到130公里/小时的最高车速!

  最高速时,除了有点抖之外,没什么大毛病。后世的现代车也抖,那不也有的是人开。

  这对于同期的北京202、212,上海牌轿车是不可想象的!而以90公里的时速巡航时,它的百公里油耗为10升,这在1978年也是很经济的。

  因此,在省城江岸汽车厂生产的捷达轿车,在省市内极其的受欢迎!

  还因为省里有了这家汽车制造厂,从而导致了在边境上倒卖进口拉达的地下生意,都开始惨淡了起来。

  江岸汽车厂出产的捷达,在慢慢的挤占拉达市场!

  要知道,现在的这些进来的拉达轿车,都是二手配件过来的,然后再组装。

  就是这样小规模的地下渠道,在七八十年代,整个黑省地区的拉达数量,最高峰时达到了几十万辆!而且拉达小轿车,还曾作为出租车行驶在首都的街头!可想而知,拉达在整个国内,有个怎样的拥有量。

  江岸汽车制造厂,在滨城能发展创立起来,的确是占了天时地利。这首先,黑省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大省,工业门类相当齐全!不仅有重工业,还有轻工业。

  黑省的工业部门不仅参加了很多国内的工业建设,一些高精尖设备的生产研发,都是在黑省的工业单位进行的。

  两弹一星、潜艇、船舶的制造,大型汽轮机、锅炉、机电的生产配套。滨城还作为轴承生产基地,在国内的工业版图上,占有重要一席。省内的一重、三大动力、滨城机床厂、齐市第一二机床,都在国内有重要的地位,滨城还是核工业、船舶工业的重要人才培育基地,相关零部件制造基地。

  可以说,整个国内的工业产品,上到天上,下到水里,黑省能够生产百分之七八十!

  滨城的三大动力,滨城电机厂、滨城汽轮机厂、滨城锅炉厂,三个国家大型装备工业企业,人称“三大动力”。

  “你想想,上万名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早上7点半,从厂子的几个大门一齐涌进来的时候,那场面多壮观!”21世纪初,一位已经退休,在滨城锅炉厂工作了差不多大半辈子的老人,这样说。

  滨城拥有成套工业设备生产企业上百家,零配件生产企业上千家。围绕着整个城市工业,市内建有数条环线公路,大中型企业厂家都有铁路相连,这些铁路在企业调配生产的时候,就是一个个完善的交通系统!

  这是70年代到80年代末,滨城工业的真实写照!而像三大动力这样的国家大型企业,在整个黑省还有好些家。

  这在国内都是很少见的!不像有些地区省份,有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