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工业之花
车给吞掉。

  既然现在汽车厂出产的轿车,卖给的是集体,他们的感受自然迟钝许多。因此,林强生耍了个小聪明。咱们厂,先给你解决有无的问题,咱们的汽车先制造着。至于质量问题,出了毛病什么的,你可以来我们厂解决嘛。

  林向荣等管理者、领导们,丝毫没觉得这是个问题。我们原来就是家汽车修理厂,再说我们生产的车辆,出了毛病,自然应该有我们给解决。

  从这点出发,他们厂子现在做得,居然还挺好!丝毫没影响到,买家单位们的购买热情!

  在这年头,买苏联拉达,出了毛病,你且等吧。那是进口的苏联货,零配件坏了,有的可能还要等个一年半载的,才能换上新件!

  苏联人的办事效率,那是出了名的能拖。尤其是这种出口外国的车辆,他们更管不过来。

  江岸汽车厂就在市里,车辆就在家门口卖,那多方便啊!领导们对于家门口的这家汽车生产企业,那是特别的有感觉!

  厂里虽然现在不能生产齿轮、轴承等零配件,但是他们和滨城的几家轴承企业,齿轮生产企业,都有很好的联系,在和他们的合作中,也从来没出过问题。

  变速箱可不是画出来就能造的,和齿轮组材料有密切关系。材料强度等性能不够,设计再好也没用。实际工作的时候,如果材料性能不合格,能把变速箱里面的齿轮全部打碎。

  汽车厂现在用的轴承和齿轮,都是省工业局介绍的,由滨城市内的工业单位提供的。

  轴承方面,进入七十年代,即“四·五”时期,轴承工业为满足“大打矿山之仗”的需求,第二汽车制造厂同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汽车轴承生产基地。

  一批地方中、小轴承厂又纷纷建立起来,形成了中国轴承工业第二个发展高峰期。

  在七十年之初的建厂中,全国滚动轴承厂家已达600多个。在此期间,短圆柱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都有较快发展,轴承品种规格日趋齐全。

  到“五·五”初期,中国轴承制造业逐步建立起了瓦房店、哈尔滨、洛阳、襄阳轴承厂和上海轴承行业五个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以及星罗棋布的中小轴承企业。

  并建立了综合性的科研与工厂设计机构和一些行业内的工艺装备与测试仪器专业厂,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科研生产和后勤保障较完善的轴承工业体系。

  据1977年171个主要企业统计,工业总产值达到101亿元,轴承产量12亿套,职工147万人,拥有主要生产设备48万台,固定资产原值149亿元,全员总产值劳动生产率为6821元/人·年,均比前一发展期有较大的进步。

  在齿轮的发展制造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间,齿轮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起了齿轮机床、工具、量仪、专业齿轮和齿轮箱制造厂。

  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齿轮制造行业。低速重载和高速大功率齿轮的设计和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类型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已成批生产了出来。国际上生产的各种锥齿轮的制造技术,我们也已基本上掌握了。各种型式的蜗杆副也已能够自制。

  应用于汽车、拖拉机和机床行业的大批量的齿轮,在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用于船舶和航空机械的高速和高速重载齿轮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对齿轮啮合原理、精度与检测、强度试验与计算、材料与热处理、高精度高效率制造工艺、新齿形、新工艺方法、新的齿轮型式和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