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历史人物蒋光鼐简介
��气之下遂弃职而去。不过,蒋光鼐上任后,很快就以自己的能力与处事公正、待人宽厚的态度得到部属的拥戴。

  1923年8月,蒋光鼐升任第1师补充团团长。1924年1月,孙中山改组粤军,他调任建国粤军第1师第1旅第2团团长,曾经出走的蔡廷锴被任命为第2团第1营营长,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数10年的合作经历。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的邀请,北上共商国是。盘踞广东北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乘机起兵,广东军政府发动第一次东征。蒋光鼐率领第2团充当全军前卫,屡败敌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因病去世,广东革命政权失去最有权威的领导人。受命担任东征左翼军和中路军总指挥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不仅按兵不动,而且与叛军相互勾结,率部发动叛乱。6月,蒋光鼐奉命率部与其他东征军星夜赶回广州,平定叛乱。

  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随后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重新编组国民革命军。原建国粤军第1师扩编为第4军,由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为第十师师长,蒋光鼐任副师长兼第28团团长。

  8月20日,gmd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廖仲恺遇刺身亡。在追查凶手过程中,gmd元老胡汉民因涉嫌而被派赴苏俄“养病”,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被逼出走,军政大权落入蒋介石手中。已经退到闽、粤边境的陈炯明残部,乘机重占东江,并向广州进犯。陈炯明的同党邓本殷也纠集其余反革命势力,由雷州半岛向西江进攻,企图与陈夹击广州。国民政府于10月发起第二次东征,同时派军进行南讨。蒋光鼐率领28团作为南讨军的先锋,与12师一道前进。当得知12师与敌方勾结时,蒋光鼐临危不惧,率部扼守通往江门的咽喉要地单水口,抗击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三昼夜。最后在友军的协助下,一举将敌军击溃。他又率部作为全军前卫,继续追击,终于全部肃清南路残敌,为广东根据地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残敌肃清后,蒋光鼐率部在北海、钦州一带驻防休整,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刘慕雨,不久两人结为夫妻(蒋的元配夫人谭妙南因患肺结核,已经过世)。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第4军担任前锋。这时蒋光鼐已因师里事务繁忙,不再兼任28团团长,由蔡廷锴升任团长。

  在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进展顺利,蒋光鼐率部参加进攻平江、岳州的战役。在围攻武昌时,第10师28团利用敌军投诚机会,率先破城。蒋光鼐曾将此次战役的经验与教训加以总结,写成《武昌围城之役经过概要》。

  在武汉稍事休整,蒋光鼐受命与张发奎率军支援江西南浔,在马回岭、德安一线大败孙传芳军主力,稳定了战局。同年11月,第4军第10师扩编为第11军,陈铭枢升任军长,蒋光鼐任副军长兼第10师师长,戴戟为24师师长,蔡廷锴为副师长。

  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与蒋介石的矛盾加剧。陈铭枢不愿与其他兄弟部队同室操戈,于1927年3月从武汉辞职出走,投向南昌的蒋介石。蒋光鼐、戴戟亦相继离去,蒋光鼐被蒋介石任命为第22师师长。武汉政府任命第4军军长张发奎兼任第11军军长,张发奎委任蔡廷锴为第10师师长,叶挺为第24师师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共清党行动,随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形成宁汉对峙的局面。同年7月,11军奉武汉国民政府命令,自武汉东下,讨伐蒋介石,叶挺率第24师为前锋。蔡廷锴师归叶挺指挥,到达南昌后,参加由中amp;#8226;共领导的“八一起义”。但在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时,蔡廷锴率部行军到进贤就脱离起义队伍,并将师里的gcd员全部遣散,派兵护送他们安全离开。蔡廷锴率部到达铅山县河口镇,静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