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历史人物蒋光鼐简介
与同县大宁乡的谭妙南结婚。婚后不久,他就进入保定军校骑兵科学习。

  1913年6月,江西李烈钧准备讨袁的消息秘密传到保定军校,蒋光鼐与同学张廷辅、季方等30多人毅然离开学校,奔赴江西。李烈钧就任讨袁军总司令,通电全国,讨伐袁世凯,正式掀开“二次革命”的序幕。李烈钧委派方声涛为右翼军司令,蒋光鼐为右翼军司令部少校参谋。讨袁军因寡不敌众,被袁军击溃,蒋光鼐与同学张廷辅随一群溃兵沿小路退入福建,历尽艰辛到达福州,又乘船到上海。1913年底,他与张廷辅通过关系,在一艘开往长崎的货轮上充当锅炉工,平安抵达日本。

  当时,黄兴、李烈钧等在东京郊外的大森创办一所军事学校,收容流亡海外的革命同志,加以培训,作为回国与袁世凯抗争的基本力量。为掩人耳目,称为“浩然庐”,由殷汝骊主持。蒋光鼐与张廷辅从长崎到东京后就进入“浩然庐”学习,与他们同时学习的还有陈铭枢、胡景翼、吕超等近百人。

  1915年初,国内搜捕革命党人的风声已较为缓和,蒋光鼐在春节前回到久违的故乡,看望新婚不久即离别的妻子与尚未谋面的儿子。这时家徒四壁,三位兄长相继故世,姐妹也已出嫁,家中只有还未成亲的弟弟,妻儿全靠岳父家的接济,勉强度日。但他迫于形势,仅停留了20来天,就又怀着对亲人的歉疚匆匆离去。

  蒋光鼐与张廷辅、李章达三人离开家乡到香港,在九龙塘边租住一间木屋,靠种植与贩卖花卉来维持生活。后经袁煦圻协助,他们出版一份宣传革命、声讨袁世凯的《平民日报》,当时颇受民众欢迎。

  早历戎马:

  1916年春,蔡锷等人在云南发起护国运动,起兵北伐。李烈钧则统率护国滇军第二方面军挥师广东驱逐龙济光。蒋光鼐等4人绕道越南,进入广西参加护国军。他被派到老上司方声涛手下,担任第二梯团少校参谋。在向广东进军途中,传来袁世凯在北京病死的消息,护国军士气大振,顺利进抵广州。但到达广州后,蒋光鼐发现龙济光虽已被赶走,但广东的实权却落在广西军阀陆荣廷手中。在颇感心灰的情况下,蒋光鼐与好友李章达、张廷辅、袁煦圻一起住进六榕寺大梅堂,拜师学佛。不久,陈铭枢也来与他们一同学佛。

  在六榕寺期间,他们跟随主持铁禅法师学习佛教经典,并起了法号,如李章达号“南溟”,陈铭枢号“真如”,蒋光鼐则为“憬然”,因“憬”与其原名“煚”古音相同,且隐喻了对人生的感悟,故后来他一直以“憬然”为字。

  1917年9月,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zhmg军政府大元帅,以方声涛为大元帅府卫戍司令。蒋光鼐离开寺院,出任警卫营第一连少校连长,后改任参谋。孙中山组建援闽粤军时,以陈炯明为司令,蒋光鼐任少校参谋。1919年6月,他随朱执信到香港设立讨桂办事处,配合援闽粤军回粤的军事行动。

  1920年夏,蒋光鼐受朱执信派遣,与统率四营肇军驻守阳江的陈铭枢联络,将部队开赴虎门。但不幸的是,朱执信却在调解虎门驻军与民团的纠纷中遇害。

  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zhmg“非常大总统”,组建总统府警卫团,蒋光鼐调任警卫团少校副官。1922年6月,他升任警卫第二团中校团附。6月16日陈炯明炮击总统府时,蒋光鼐率队参加保卫总统府的战斗。后他又受孙中山委派,到香港等地去招抚被打散的官兵。

  返回广东后,蒋光鼐调任第2旅第4团第3营营长。但在未到任之时,却听到该营连长蔡廷锴弃职而去的消息。原来蔡廷锴是该营资历最老的连长,又战功卓著,故在营长升迁后,全营官兵都认为他会升任营长,已经纷纷祝贺,当得知从外面调蒋光鼐为营长时,蔡大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