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岛国末日
�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打开仓库大门上的一个小门,走出来。

  “同志们,我们知道大家排队辛苦,但再辛苦也不能骂人,你们要是再这样闹下去,我们就把销售日期改在明天,我就不信你们还敢把供销社砸了不成?”供销社干部威胁道。

  “这大冷的天,我们可是在这里排了几天队了,您就行行好,快点卖吧。”有人服了软,央求道。

  “我们正在清点货物,货物太多,人手有限,恐怕今天这一天都清点不完。”干部淡淡地道。

  这句话像是在干柴中扔进了一个火把,立即就引燃了早就酝酿的不满情绪,开始有人谩骂,什么脏字眼都出来了,还有人做得更过分,捡起石头往干部身旁扔。干部吓得飞跑进仓库大院,大约半个小时后,十几名警察跑过来,远远地看见警察,大家伙立马就蔫了,规规矩矩地回到各自的位置,继续漫长的等待。

  这件事惊动了市政府,一个电话打过来,供销社加快了工作进度,下午供销社门窗打开,开始出售洗发水和其他日用品。不要说内地,就算是那些西方发达国家,洗发水也是稀奇货,虽然绸缎岛上的洗发水工厂数次扩大规模,但产量依然无法满足世界人民的需求,东港市能够弄到洗发水票的都是国营企业的干部、工人。已经午夜时分了,供销社依然在向排着长队的百姓。

  东港市输往绸缎岛的只有三样东西,一个是泥土、石头,一个是淡水,第三个是经东港转运的煤炭,再就是废塑料制成的电子表外壳、洗发水瓶等塑料制品。泥土、石头用来填海扩岛,淡水则用于生活和工厂,这三样东西都是东港自身就有的,连粮食都是人家捐赠的,根本就无需成本,只需发动群众采挖就是了,而这些随处都是的东西却可以换来大批电子产品,这可把东港市乐坏了。可是这么大的利益,那么多眼珠子盯着,岂能让东港市独占?于是在省里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东港市周边的城市也组成了向绸缎岛运送泥土、石头的大军,没有那么多交通工具,所幸就组织百姓用骡马车,甚至独轮车将泥土、石头运到东港市,再由东港市交给绸缎岛,每天四面八方运送泥土、石头的队伍蔚为壮观,而由于这些参与扩岛工作的大军的加入,绸缎岛每一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南扩展。绸缎岛北侧,靠近内地的地方建起一座座工厂,电子表厂、洗发水厂、电子计算器厂、胶鞋厂……如今原先规划的工厂区的土地已经不堪使用,工厂区正在沿着水泥公路向岛的纵深扩展。限制绸缎岛工业发展的就是唯一因素就是土地,尽管这个小岛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展,但刘涵仍然感觉工厂扩张的速度赶不上岛屿增加的速度。他正在考虑为内地培训工人,几个月后将一次性打火机、塑料制品厂等一些初级加工厂子搬迁到东港市,以便为技术含量高一些的厂子挪地方。

  刘涵不准备在绸缎岛建居民区和提供生活、娱乐、购物的场所,如果岛上的穿越众打算娱乐,可以到绸缎岛附近一艘客轮上去,这艘船是从主位面带过来的接近报废的集装箱船,排水量五万多吨,经过改造后,船甲板上建起许多建筑,银行、超市、电影院、儿童游乐园、小吃城、理发店……主位面一座城市该有的这里基本上全都有,除了不能上网,主位面百姓能够享受到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这里都能体验到。这艘船上原有的机器、设备都被拆除送给了大连造船厂,船的内部增加了许多大小舱室,用来开银行、超市等。船上的电能由绸缎岛上的扩建的热电厂提供,因为船甲板建筑使用了太多玻璃材料,每到夜晚,被灯火点亮的船就如同水晶宫一般,船上各种霓虹灯广告牌交相辉映,绚丽多姿、异彩纷呈,东港市的百姓也能清楚看到。

  这艘船没有弄过来的时候,东港市的百姓每到夜里就早早地熄灯睡觉了,现在他们会跑到海边向这边眺望,目光里充满了艳羡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