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
教仁三人。

  袁世凯认为这是非常公平的分配,其实则是掩耳盗铃的,因为唐绍仪是袁的老友,而陆徵祥则为袁系的附庸,而君主立宪派在同盟会和袁系间是选择亲袁的路线。

  因此在唐绍仪内阁中,外交、内务、财政、军事、交通六个重要部门都抓在袁世凯手中,同盟会所得到的只是教育、司、农林、工商四个无所事事的冷衙门。

  同盟会原来推荐黄兴在新内阁中继续蝉联陆军总长,当然这是想限制袁的军事特权,使他不能把国家的军队当作si人的工具。可是这只是一种幻想,因为袁世凯是必需要掌握军队作为自己力量的基础,因此决不肯把陆军总长这个人选让给袁系以外的人担任,更不会同意给同盟会的“实力派”领袖黄兴,所以只同意改派黄兴为参谋总长。

  参谋本部在当时是个有名无实的机关,黄兴当然坚决拒绝接受这个空名职位。

  唐绍仪虽然是袁的老朋友,可是他不是北洋军出身,他与袁世凯在朋友与部下之间,不像北洋军系的人,对袁世凯完全是衣食父母,因此他一方面获得袁世凯的亲近和尊重,一方面则受到袁世凯部下的排挤和诋毁。

  这个内阁天生就不稳固,而且有心人也发现,程李系没有一人上台执政,在内阁中没有占据任何一个位置。

  而且萨镇冰出任葫芦岛的北洋海军司令,程璧光出任上海高昌庙南洋海军的司令,仿佛对海军总长毫无反应,让人啧啧称奇。

  其实袁世凯本来是想要让李安生、程德全与锡良,甚至吴禄贞都出任总长的,但是,考虑到种种顾虑,种种为难,而且李安生也必定不会接受,只能作罢。

  他既然选择让唐绍仪来组阁,自然是做好了与李安生决裂的准备。

  不过他也来不及考虑与李安生的关系,是否会立即ji化,蒙古出了问题了。

  库伦问题的发生,是俄前任驻华公使廓索维慈到库伦活动的最高峰。路透社电讯说柯使已向库伦交付正式承认书,“库伦”政fu元首哲布尊丹巴活佛及蒙人对柯使予以盛大欢迎云云。

  这则电讯震动了北京朝野,总统府和国务院均分别召开紧急会议,与会人士面面相对,拿不出一个办来。因为任何人都不知道俄蒙勾结的实际内容。北京政fu和库伦之间的接触,多是间接的,库伦电报局已被接收。

  中国外交部也曾采取行动,电令驻俄代办向俄国外交部询问,俄国答复说:“中国现已与各国断绝邦交,所以我国没有意思答复。”

  这所谓的断绝邦交就是之前梁如浩上台后未去拜访各国驻北京使节,而陆徵祥又还没有从俄国归来,外交部的职权也没有开始正常行驶,故而出了这岔子。

  北京的中国记者,曾赴俄使馆访问,俄使的答复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正式公报发表,不过蒙古问题我们曾在六个月前就和中国交涉,可是中国方面概不答复,好像不屑和俄国交涉。现在中国权力既然不能及于蒙古,俄国为了交涉便利计,所以派遣专使赴库伦与蒙人直接接触,同时就蒙古问题作通盘地调查。正式承认是可能的。”

  而北京方面对俄国百般忍让的同时,锡良在张家口宣布,出任内外蒙古总督,即刻起命令新军第二十镇与第二十八镇北上,第二十九镇与第三十镇立即就地组建。

  东北一口气要将四镇兵力投放于蒙古,虽然其中两镇还没有编练,但是态度之坚决,让各方为之震惊。

  北京中央政fu的软弱,东北政权却如此强硬,也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一个内外交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