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明朝军事孱弱的天大谎言
守住山海关,清军有办法吗?没有。他们只能从赤峰那一带绕过来,冲到北京、济南一带,明军一集结,清军就得利用机动性好的特点快点跑。[ 转自铁血社区 <a href="bbs.tiexue.net/" target="_blank">bbs.tiexue.net/ ]

  明军是文官带兵,这在那个年代是极其不可思议的,这也是战败的原因之一。清军从皇上到士兵都骑在马上,而明军的军官却是按等级坐轿子上战场的。轿子不能乱坐,几品官坐什么样的轿是规定的。军官的待遇也比士兵好得多。士兵基本没有响钱,只有军官才有。以至于在打仗之前士兵要先跟当官的计价论价,给多少赏钱!文官有知识不假,但缺少军事眼光。楼上的讲到了枪锦大战,我想说说,因为那里是我的家乡。

  我的锦州人。枪山在我们的南边十多公里的地方。现在那里有两条高速公路通过。在锦朝高速公路的零公里处正好是战场之一。那里每年都要发生很多交通事故。每年都要死几个人。占这条路每年死亡人数的90%.不知是什么原因。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就在这路上工作。处理交通事故。

  枪锦大战是由洪承畴策划的。实际上这次战役策划的非常好。先由锦州总兵祖大寿吸引清军主力攻锦,祖大寿要坚守不出,直到明军从山海关到达锦州。洪自带明军主力十三万,加上东边辽东方面的朝鲜来的援军,共有十八万之多。洪的主力负责在包围锦州的清军的外围对清军反包围,然后内外同时进攻,消灭清军主力。清军的一切都在洪这个文官的意料之中,其主力五万左右全部出动攻击锦州。锦州当时没有百姓,全是军人及家属。这些军队平时种地,战时打仗。为了坚守锦州,这些军人杀掉自己的家人,守在城上。最后弹尽粮绝,就吃死人为生。就这样,终于守到了坐在轿上吹着喇叭走到锦州的明军主力。明军迅速地展开,很快包围了清军。当时的战斗形势很明了,清军已无力回天。明军实行的坚壁清野,城外没有任何可供清军被给的物资,也没有老百姓。就这样,清军在明军到达的一两天之内就陷入了必败的境地。

  这时,考验的不是军队的作战能力,而是主帅的能力了。老洪一看胜负之势已成。任何一个军事统帅要不是疯子,都已明了。按原来的计划明军在形成合围之后应发起总攻。但清军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没有放弃。清人还没在明军面前打过败仗,他们也根本也没想过要被清军打败。也可以说清军当时的指挥员确实非常地疯狂。但他们不傻,知道自己不利。于是派人向明军求和。老洪这个老混蛋,老书呆子,居然相信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古话。他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军同同僚和生命安全,每天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等待着清军投降而按兵不动。老洪不怕清军增援,因为清人已无可战之兵。据可靠消息,留在清军大本营沈阳的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老的上不去能行马,小的拉不开宝雕弓,不足为惧。但到现在,形势却不再按老洪的思路发展。清军是疯子,跟日本兵一样,没有投降的概念。皇太极得知前方形势以后,立即将家里所有的男人带到了前线。明军想不到,七十多岁的满族老爷子,放下烟袋锅扔下拐棍,立即就能拿起弓刀上马战斗!就这样,清军又来了三万,打了明军个措手不及,救出了被围的清军。清军会合后,形势变得复杂起来,明军已失去了对清军主力围而歼之的战机。但就在这时,如果明军对清军发动总攻清军仍不是对手,因为他们没带什么给养,也没作继续作战的准备。但老洪这老书呆子又一次放弃了这个机会。他重新集合了军队,摆出了防守的架势。你的军人从装备,从人数,从军队的战斗力都战上峰,为什么不他妈的进攻啊!我靠,这个老废物!明军的连营从松山一直扎到海边,可说每个营区和防区的安排都是极其合理的,是无懈可击的,即使西方现在军事学家也打不出毛病来。可你们是来干什么的?明军的战略思想转了一百八十度,由全面进攻转入到全面防守。就在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