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现状(改)
失阵地的团长,下令射杀向解放军投诚的官兵。
1949月1月9日,第八军的第四十一师,即原来的“荣誉第一师”投诚,这使李弥大失所望。然而就在这时,李弥仍镇静地说:“个人命运不好,我不相信国家命运也不好。共军有什么了不起,美国开一个军来就解决问题。”以此自我安慰。10日,邱、李两兵团的阵地被解放军全面突破,李弥躲在周楼的掩蔽部里,示意所部第九军第三师长周藩出去投降。解放军要周楼的主要军官出去报到,其余官兵放下武器,集合投降。李弥不愿出去,放声大哭,对周藩等人边哭边说:“我不能死呀!我死不得呀!我若能回去,对你们的家属,我一定要照顾的。你们都可以放心!”李弥在周藩等人离开掩体后,换上负伤士兵衣服,乘混乱之机溜走了。
李弥从淮海战场逃脱后,自徐州、济南,经青岛南下。蒋介石在浙江奉化召见他,决定重建第十三兵团,仍任李弥为司令并兼第八军军长。李弥兵团虽恢复了建制,但实力大不如前,所辖八、九两军,每军只两个师的编制,且武器破旧,人员不足。李弥获准在闽西、江西补充兵员,然后开往湖南。入湘前,第九军军部和该军的一师已调离该部。在衡阳,李兵团改称第六编练司令部(预备兵团,兵员仅三个师),李为司令。不久该部奉命直开云南。
1949年6月,李弥经广州到达昆明,云南地方政府不表欢迎,只得改移重庆。蒋介石认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非自己的嫡系,不听招呼。为控制云南,以便在大陆上作最后斗争,他又令第六编练司令部及所属第八军开入云南。
9月,李弥率部经泸州移驻云南的沾益、曲靖等地,原驻滇东南余程万的第二十六军,拨归第六编练司令部指挥。李弥在奉化被蒋介石召见时,得到明确的密嘱:“云南政局不稳,卢汉不可靠。西南是反攻的最后根据地。云南地位很重要,要保住通往缅甸的路线。你到云南任职后,把第八军带回昆明,时机成熟就改组卢汉政府,给你当省席。”该编练司令部副司令袁鸿逵(袁恩锡子、何应钦义子、李弥的干哥)听李弥转述蒋介石的这番密嘱后说:败局已定,士无斗志。西南抵不住,小小的—个云南也不堪一击,短命的省主席有何干头。又说:“在云南只能同卢汉合作,开诚相见,不要动干戈,这是上策。”李弥点头称是,暂不作赶卢汉下台的布置,并通过安排卢汉的下属为第六编练司令部的副司令、参谋长、副军长的办法取悦卢汉。对省参议会的议长们,李弥也频繁接触,尽力游说,力图取得支持。为了贯彻蒋介石控制滇缅通道的口谕,李弥作了不少逃往滇西的谁备。他公然宜称自己同共产党水火不相容,“就是打到野人山,也要与共产党周旋到底。”
1949年12月9日,卢汉及其军政人员率部起义,李弥等国军将领在昆明被扣。为了争取在滇的国军参加起义,云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安排李弥等人为委员。蒋介石对云南的和平起义非常气愤,一面任命李弥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余程万为云南绥靖公署主任,一面命令第八军,二十六军围攻昆明,并多次派飞机轰炸。为解除国军对昆明的围困,卢汉拟将李弥;余程万放回。李、佘也表示出城后,愿说服进攻昆明的国军向中共投诚。但李弥离昆后,即与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汤尧商议,将部队撒到滇甫的开远,蒙目一带,准备重整军队,卷土重来。
1950年1月,李弥奉召去台湾。不久,李弥所指挥的第八军,第二十六军除少部分逃缅外,大部被歼于境内。
1949月1月9日,第八军的第四十一师,即原来的“荣誉第一师”投诚,这使李弥大失所望。然而就在这时,李弥仍镇静地说:“个人命运不好,我不相信国家命运也不好。共军有什么了不起,美国开一个军来就解决问题。”以此自我安慰。10日,邱、李两兵团的阵地被解放军全面突破,李弥躲在周楼的掩蔽部里,示意所部第九军第三师长周藩出去投降。解放军要周楼的主要军官出去报到,其余官兵放下武器,集合投降。李弥不愿出去,放声大哭,对周藩等人边哭边说:“我不能死呀!我死不得呀!我若能回去,对你们的家属,我一定要照顾的。你们都可以放心!”李弥在周藩等人离开掩体后,换上负伤士兵衣服,乘混乱之机溜走了。
李弥从淮海战场逃脱后,自徐州、济南,经青岛南下。蒋介石在浙江奉化召见他,决定重建第十三兵团,仍任李弥为司令并兼第八军军长。李弥兵团虽恢复了建制,但实力大不如前,所辖八、九两军,每军只两个师的编制,且武器破旧,人员不足。李弥获准在闽西、江西补充兵员,然后开往湖南。入湘前,第九军军部和该军的一师已调离该部。在衡阳,李兵团改称第六编练司令部(预备兵团,兵员仅三个师),李为司令。不久该部奉命直开云南。
1949年6月,李弥经广州到达昆明,云南地方政府不表欢迎,只得改移重庆。蒋介石认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非自己的嫡系,不听招呼。为控制云南,以便在大陆上作最后斗争,他又令第六编练司令部及所属第八军开入云南。
9月,李弥率部经泸州移驻云南的沾益、曲靖等地,原驻滇东南余程万的第二十六军,拨归第六编练司令部指挥。李弥在奉化被蒋介石召见时,得到明确的密嘱:“云南政局不稳,卢汉不可靠。西南是反攻的最后根据地。云南地位很重要,要保住通往缅甸的路线。你到云南任职后,把第八军带回昆明,时机成熟就改组卢汉政府,给你当省席。”该编练司令部副司令袁鸿逵(袁恩锡子、何应钦义子、李弥的干哥)听李弥转述蒋介石的这番密嘱后说:败局已定,士无斗志。西南抵不住,小小的—个云南也不堪一击,短命的省主席有何干头。又说:“在云南只能同卢汉合作,开诚相见,不要动干戈,这是上策。”李弥点头称是,暂不作赶卢汉下台的布置,并通过安排卢汉的下属为第六编练司令部的副司令、参谋长、副军长的办法取悦卢汉。对省参议会的议长们,李弥也频繁接触,尽力游说,力图取得支持。为了贯彻蒋介石控制滇缅通道的口谕,李弥作了不少逃往滇西的谁备。他公然宜称自己同共产党水火不相容,“就是打到野人山,也要与共产党周旋到底。”
1949年12月9日,卢汉及其军政人员率部起义,李弥等国军将领在昆明被扣。为了争取在滇的国军参加起义,云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安排李弥等人为委员。蒋介石对云南的和平起义非常气愤,一面任命李弥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余程万为云南绥靖公署主任,一面命令第八军,二十六军围攻昆明,并多次派飞机轰炸。为解除国军对昆明的围困,卢汉拟将李弥;余程万放回。李、佘也表示出城后,愿说服进攻昆明的国军向中共投诚。但李弥离昆后,即与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汤尧商议,将部队撒到滇甫的开远,蒙目一带,准备重整军队,卷土重来。
1950年1月,李弥奉召去台湾。不久,李弥所指挥的第八军,第二十六军除少部分逃缅外,大部被歼于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