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水有一股子淡淡的清香,又略带点儿苦涩。

  抬起头时,目光触到了墙上挂的大日历牌。上边的时间是:1994年5月5日。

  这时,耳边却响起了一支歌,是商业局对面丁香包子铺的音箱传出来的。韩立冬本不太喜欢流行歌曲,此时竟听得入了神。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这时,局办公室江主任推门进来,说:“韩局长,地区商业局业务科的唐科长来了,中午您陪陪吧?”

  韩立冬说:“我不大舒服。你告诉郑副局长,让他陪吧。”

  江主任见韩立冬神色严肃,应了声:“好。”又问,“那,先送您回家吧?唐科长正在我办公室里呢。碰上了,您又走不了了。”

  韩立冬说:“不,你们先去县招待所。我骑车子回家。”

  韩立冬觉得挺奇怪,以往碰上的漂亮女子也有十个八个的,自己从没动过心。上中专时的女同学小乔那年去乡里找他,要在结婚前圆那个初恋的梦,还有湾岔乡的那个女医生桂枝为答谢他的关照要“还个账”,他都没答应。可今天一见玉儿,心却不知怎的怦怦乱跳。韩立冬老琢磨着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不寻常的女子。

  1989年秋天,34岁的韩立冬被派到故道县城西北边的湾岔乡任党委书记。那个乡在全县17个乡镇排倒数第一,是出了名的穷乡后进乡。县委组织部跟他谈话时,开始他还有点儿犹豫。去个穷乡,不花上三五年的工夫是脱不了贫的。虽说从六河乡乡长到湾岔乡升成了一把手,可远不如在县里当个副局长舒服。有心找个借口不去,但韩立冬也明白,县委让去个穷乡当第一把手,本身分量就不轻,这次经受不住考验,以后的安排就得让你坐冷板凳了。于是他连妻子于美华的意见都没征求,当即表示:“组织决定,坚决服从!”

  第二天一早,韩立冬带上简单的铺盖卷和一些文件书籍,乘上乡里来接他的一辆破北京吉普车就去了湾岔。行李没卸,就召集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开座谈会,又找乡机关直属单位的干部了解情况。然后,召集34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征求意见。又在每个管区召集各村群众代表座谈。十几天过去了,乡里的情况也大体摸清楚了。突出的问题是不少村的领导班子“懒、软、散、瘫”,龙头不行。农业生产上不去,水利设施无人修,还有三个村一直没通上电。韩立冬想,抓班子建设,抓农副业生产都是慢活儿,一朝一夕难见成效,也不易在农村和县城引起震动效应。思来想去,一边筹划整顿村班子,发展农村经济,一边先来了个小三部曲:即打井、上电、修路。他利用自己在县城工作时间长,认识人多,关系多的有利条件,跑银行,要贷款。再跑县水利局,调来钻机给几十辈子吃苦水咸水的五个村子打出了甜水井。跑县电力公司,调来电工、电线、变压器,给三个没电的村上了高压电。跑县交通局,调来了推土机、摊铺机、压路机,先修通了县城通乡里的沥青路,又着手修乡通村里的沥青路。这么一来,韩立冬的威信一下子树了起来,干部群众一致反映,这个年轻书记相当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