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部分
�上这个字印错了, 古人这个字刻在竹片上,是西南得“明”,东北丧“明”,完 全是讲月亮的现象。竹简东搬西搬,0久破损,“明”变成 “朋”字了,我以前跟诸位也介绍过。
“y炁虽然发生,但造端托始,火力尚微,正应乾卦初 九潜龙之象。到此,只宜温养子珠,不得遽用猛火”,这个 完全是讲做工夫。诸位修道家的特别注意!两个名称 “子午温养”,“卯酉沐浴”,尤其伍柳派很流行这一种话。现 在正统的道家告诉我们什么叫“子午温养”,“卯酉沐浴”。 其实方法就在这理论里面,当我们静极了回转来的时候,身 体是会有现象出现的。
我们现在先不讲这个书上的话,先告诉诸位,有些人静 极了忽然振动一下,那是y生的兆头,萌芽的现象。你说一 身都摇摆起来,自己做不了主,既然知道自己在摇,怎么做 不了主?有些人说,哎呀着魔了!我控制不了。什么着魔 了?自己怎么控制不了?不摇就是了嘛!你不理它就是,充 其量不打坐了。这些都是y生,还有静极y生,忽然看到光 了,闭着眼睛一片光明,也是y气初来的现象。但是都是兆 头初萌,你要不稀奇它才对。自己真y真来时,力量很大, 有时打坐坐得好时,手上先发暖了,有些人是脚,有些人p 股发热了,有些人下部发快感了,虽现象不同,但都是y气 恢复的现象。因为各人生理不同,禀赋不同,健康的状况也 不同,再加上年龄、经历、思想都不同,反应也就不同了。
所以y气随时可以发动,如果把握得住,的确可以祛病 延年,长生不老。我有一个老朋友,现在在美国,七十多岁 了,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人。他武功好,道家工夫好,每天 都要写万把字的文章,天天如此,忙生活还要练功,他的确 有一套长生不老的工夫。他是杜心武的入门弟子。杜心武是 清末民初的人物,武功第一,学道家学武的人都知道,人称 杜大侠,这个人是很不容易见到的。
潜龙为用
这里讲“y炁虽然发生,但造端托始”,中国文化里, 人的开始就是人之初,“托始”是说宇宙生命的精神,必须 要寄托在一个物质上才能发生作用。换句话说,道家所讲的 心物,表面上看是一个二元的宇宙,身跟心分开,精神跟物 质分开,实际上它两个是一体。所以老子说,“此二者同出 而异名”,同一个体但作用不同。它一旦发动,一部分变精 神,一部分变物质。等于我们点蜡烛,蜡烛放光同时也冒黑 烟,黑烟部分变成物质,亮光部分变成精神生命,实际上是
由一个蜡烛放出来的。所以《老子》开头一章就告诉我们,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后来老子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它要起作用,精神这个东西起作用必须靠物质,心与物是 一。所以道家说,修神仙要如何才能成丹呢?精神跟物质生 命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这就叫做yy配合,才能成丹。
y气刚刚发动的时候还不行,这个时候是“造端托始,、 火力尚微”,这个暖力还很微弱。拿《易经》的道理来说, 就是乾卦的初爻“初九潜龙勿用”。又扯到《易经》来了, 所以我说,天下文章作得最好的是《易经》。“潜龙勿用”是 周文王写的呢,还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写的呢?不知道!很 难研究清楚。可是“潜龙勿用”这个“勿”字,用得太好 了。以前我曾答应把《易经》翻成白话,一开始我就晓得上 当了,《易经》本来就是白话,叫我怎么翻?
尤其这个“勿用”叫我怎么翻?你要翻成不用,不可以 用,就不准。“勿”并不是“不”,“不”是否定的,而“勿” 是很活动的,用而不用叫做“勿用”。翻成白话就把意思翻 死了,它是活的字,如果翻成“潜龙不�
“y炁虽然发生,但造端托始,火力尚微,正应乾卦初 九潜龙之象。到此,只宜温养子珠,不得遽用猛火”,这个 完全是讲做工夫。诸位修道家的特别注意!两个名称 “子午温养”,“卯酉沐浴”,尤其伍柳派很流行这一种话。现 在正统的道家告诉我们什么叫“子午温养”,“卯酉沐浴”。 其实方法就在这理论里面,当我们静极了回转来的时候,身 体是会有现象出现的。
我们现在先不讲这个书上的话,先告诉诸位,有些人静 极了忽然振动一下,那是y生的兆头,萌芽的现象。你说一 身都摇摆起来,自己做不了主,既然知道自己在摇,怎么做 不了主?有些人说,哎呀着魔了!我控制不了。什么着魔 了?自己怎么控制不了?不摇就是了嘛!你不理它就是,充 其量不打坐了。这些都是y生,还有静极y生,忽然看到光 了,闭着眼睛一片光明,也是y气初来的现象。但是都是兆 头初萌,你要不稀奇它才对。自己真y真来时,力量很大, 有时打坐坐得好时,手上先发暖了,有些人是脚,有些人p 股发热了,有些人下部发快感了,虽现象不同,但都是y气 恢复的现象。因为各人生理不同,禀赋不同,健康的状况也 不同,再加上年龄、经历、思想都不同,反应也就不同了。
所以y气随时可以发动,如果把握得住,的确可以祛病 延年,长生不老。我有一个老朋友,现在在美国,七十多岁 了,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人。他武功好,道家工夫好,每天 都要写万把字的文章,天天如此,忙生活还要练功,他的确 有一套长生不老的工夫。他是杜心武的入门弟子。杜心武是 清末民初的人物,武功第一,学道家学武的人都知道,人称 杜大侠,这个人是很不容易见到的。
潜龙为用
这里讲“y炁虽然发生,但造端托始”,中国文化里, 人的开始就是人之初,“托始”是说宇宙生命的精神,必须 要寄托在一个物质上才能发生作用。换句话说,道家所讲的 心物,表面上看是一个二元的宇宙,身跟心分开,精神跟物 质分开,实际上它两个是一体。所以老子说,“此二者同出 而异名”,同一个体但作用不同。它一旦发动,一部分变精 神,一部分变物质。等于我们点蜡烛,蜡烛放光同时也冒黑 烟,黑烟部分变成物质,亮光部分变成精神生命,实际上是
由一个蜡烛放出来的。所以《老子》开头一章就告诉我们,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后来老子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它要起作用,精神这个东西起作用必须靠物质,心与物是 一。所以道家说,修神仙要如何才能成丹呢?精神跟物质生 命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这就叫做yy配合,才能成丹。
y气刚刚发动的时候还不行,这个时候是“造端托始,、 火力尚微”,这个暖力还很微弱。拿《易经》的道理来说, 就是乾卦的初爻“初九潜龙勿用”。又扯到《易经》来了, 所以我说,天下文章作得最好的是《易经》。“潜龙勿用”是 周文王写的呢,还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写的呢?不知道!很 难研究清楚。可是“潜龙勿用”这个“勿”字,用得太好 了。以前我曾答应把《易经》翻成白话,一开始我就晓得上 当了,《易经》本来就是白话,叫我怎么翻?
尤其这个“勿用”叫我怎么翻?你要翻成不用,不可以 用,就不准。“勿”并不是“不”,“不”是否定的,而“勿” 是很活动的,用而不用叫做“勿用”。翻成白话就把意思翻 死了,它是活的字,如果翻成“潜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