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
之琬笑道:“妈妈要是喜欢,我就绣了送你,你上次不是说你快六十大寿了吗?女儿没别的孝敬,只会绣几枝花儿朵儿。只是这个海棠花儿不大喜庆,明儿我绣个‘流云百蝠’‘百寿图’什么的,好不好?”
琴太太把那朵花儿看了又看,欢喜非常,说:“那些丑蝙蝠老寿星的我不喜欢,还是这朵花儿好看,我就要这个。我小时候家里的院子里就种得有一株西府海棠,我们北平人家,都喜欢在四合院里种海棠和玉兰。”
之琬道:“是了,海棠、玉兰,再加上金桂,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也是吉利话儿,那我就在边上再添一支玉兰花和桂花。妈妈你生日是几月,我看赶得上不?”
琴太太道:“不错不错,就是金玉满堂,我们家老爷子住的北房的门口,东边是一株西府海棠,西边就是一株白玉兰。我小名就叫桂枝,”说得这里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是中秋后三天生的,所以叫这个名儿。”
之琬也笑,道:“记得上次妈妈跟我说老姓是安佳氏,汉姓是安,那妈妈的闺名就是安桂枝了,还真是个小姑娘的名字,和眼前这模样对不上号呢。还有三个月,来得及来得及,正好这大夏天没法练功,等我绣好了安上里子,挖好边裱起来,时间都够了。”
琴太太左看右看,越看越是喜欢,拉起之琬的手摩挲着说:“我说姑娘,你这手怎么生得这么巧的?我小时候我娘也教过我绣花来着,我们都要用花样纸在布上先描个样子才开始绣,你就这样随想随绣吗?”
之琬拿过一本《良友》杂志,封面上头正是一幅海棠花的彩色照片,说:“我是照着这个绣的。”
琴太太拿着比了比,几乎不相信,说:“照着绣就能行?不用描在布上?换了我就不行。还有这些颜色,都是你自己配的吧?”一转眼看见前头一大堆的各色丝线,吓了一跳,说:“这么多线?怪不得绣出来比照片还鲜亮。”
之琬道:“丝线有光,对着太阳,当然比照片鲜亮了。”抽出一根丝来,剪断了,捻开线头,劈成八股,一股股分出来,搭在一边,再从衣襟上取下一枚针,对着亮处轻轻一送,纫上了针,接着绣一片花瓣。绣了十多针,换一种颜色再绣。一片花瓣换了有七八种粉红色,琴太太几乎分不出两种之间有多大的区别,但看绣完后的这片花瓣,端的是像真的一样,由浅至深,无迹可寻。而之琬襟上飘着十多根丝线,是只见丝线不见针。
琴太太骇问道:“这是人绣出来的吗?”
她不过是随口这么一说,言其出神入化。之琬却是个老实人,本来就有心病,被她问得一愣,无可奈何地道:“你说呢?”
琴太太点头道:“不是人,是人精。就跟《闹天宫》里的孙猴儿是个猴精,八戒是个猪精,《鹿台恨》里的苏妲己是个狐狸精,妹喜是个琵琶精,《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小青是蛇精一样,你是个人精。”说着自己也笑起来了。
之琬才知道她在说笑,想想自己的离奇遭遇,真算起来,也许要划在妖精一类里头也未可知,笑道:“妈妈看戏看多了,张嘴就是戏里的故事。”
琴太太道:“谁让我是嫁了个戏子呢。”
匆匆夏天过完,两人早忘了登报寻人一事,一天报馆派了小伙计把十多封信送来,说信箱租期早就到了,要转租他人。这些信不来取,只好着人送上门来。琴太太打赏了小伙计,把信收了,一时不知该不该给之琬。粗略检视一下那些信封,有的豪奢,是淡紫罗兰色还洒了香水的,有的就是弄堂口小烟纸店里最廉价的;有的字迹歪歪扭扭的,有的错字别字。光从信封字迹上看,配得上之琬人品的就拣
琴太太把那朵花儿看了又看,欢喜非常,说:“那些丑蝙蝠老寿星的我不喜欢,还是这朵花儿好看,我就要这个。我小时候家里的院子里就种得有一株西府海棠,我们北平人家,都喜欢在四合院里种海棠和玉兰。”
之琬道:“是了,海棠、玉兰,再加上金桂,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也是吉利话儿,那我就在边上再添一支玉兰花和桂花。妈妈你生日是几月,我看赶得上不?”
琴太太道:“不错不错,就是金玉满堂,我们家老爷子住的北房的门口,东边是一株西府海棠,西边就是一株白玉兰。我小名就叫桂枝,”说得这里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是中秋后三天生的,所以叫这个名儿。”
之琬也笑,道:“记得上次妈妈跟我说老姓是安佳氏,汉姓是安,那妈妈的闺名就是安桂枝了,还真是个小姑娘的名字,和眼前这模样对不上号呢。还有三个月,来得及来得及,正好这大夏天没法练功,等我绣好了安上里子,挖好边裱起来,时间都够了。”
琴太太左看右看,越看越是喜欢,拉起之琬的手摩挲着说:“我说姑娘,你这手怎么生得这么巧的?我小时候我娘也教过我绣花来着,我们都要用花样纸在布上先描个样子才开始绣,你就这样随想随绣吗?”
之琬拿过一本《良友》杂志,封面上头正是一幅海棠花的彩色照片,说:“我是照着这个绣的。”
琴太太拿着比了比,几乎不相信,说:“照着绣就能行?不用描在布上?换了我就不行。还有这些颜色,都是你自己配的吧?”一转眼看见前头一大堆的各色丝线,吓了一跳,说:“这么多线?怪不得绣出来比照片还鲜亮。”
之琬道:“丝线有光,对着太阳,当然比照片鲜亮了。”抽出一根丝来,剪断了,捻开线头,劈成八股,一股股分出来,搭在一边,再从衣襟上取下一枚针,对着亮处轻轻一送,纫上了针,接着绣一片花瓣。绣了十多针,换一种颜色再绣。一片花瓣换了有七八种粉红色,琴太太几乎分不出两种之间有多大的区别,但看绣完后的这片花瓣,端的是像真的一样,由浅至深,无迹可寻。而之琬襟上飘着十多根丝线,是只见丝线不见针。
琴太太骇问道:“这是人绣出来的吗?”
她不过是随口这么一说,言其出神入化。之琬却是个老实人,本来就有心病,被她问得一愣,无可奈何地道:“你说呢?”
琴太太点头道:“不是人,是人精。就跟《闹天宫》里的孙猴儿是个猴精,八戒是个猪精,《鹿台恨》里的苏妲己是个狐狸精,妹喜是个琵琶精,《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小青是蛇精一样,你是个人精。”说着自己也笑起来了。
之琬才知道她在说笑,想想自己的离奇遭遇,真算起来,也许要划在妖精一类里头也未可知,笑道:“妈妈看戏看多了,张嘴就是戏里的故事。”
琴太太道:“谁让我是嫁了个戏子呢。”
匆匆夏天过完,两人早忘了登报寻人一事,一天报馆派了小伙计把十多封信送来,说信箱租期早就到了,要转租他人。这些信不来取,只好着人送上门来。琴太太打赏了小伙计,把信收了,一时不知该不该给之琬。粗略检视一下那些信封,有的豪奢,是淡紫罗兰色还洒了香水的,有的就是弄堂口小烟纸店里最廉价的;有的字迹歪歪扭扭的,有的错字别字。光从信封字迹上看,配得上之琬人品的就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