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零 我也去摘葡萄吧
  京大更是有自己的算计,想要趁着在这个机会聘请张辰为历史系的客座教授。张辰在收藏界的名声和地位是什么样子。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很了解的,但是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声与地位,就不是谁都能够明白的了。想要在收藏上达到一定的巅峰,就必须要对历史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成就越高,所需要的知识量就越丰富,这个是完全不可逆的。而张辰,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达到了这样的一个高度,可以想象他在历史方面的造诣已经到了怎样的境界,那绝对不是一般的历史学界能够相比的。

  如果张辰可以到京大的历史系当个客座教授,不用他讲太多的课程,甚至每学期有一、两堂大课就行,最主要的是能够请他帮着带一些研究生,去参与唐韵的研究项目。唐韵再历史和文物方面的研究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业内公认最强大的,各个研究小组的成员都是收藏界和考古界的顶级权威,京大的一些教授也参与过唐韵的研究小组,深知其中的厉害。如果能够参与一到两个唐韵的研究项目,对于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最难得的收获和学习机会。如果能够因为成绩不错而留在唐韵,那简直就是大机缘了,全球最大的古文明和历史研究机构啊,学习历史和考古的人所求的不就是这个吗。

  外界的人不了解情况,都以为唐韵的研究中心其实是在研究古董,搞复制和技术还原;有明白一些的人也最多是认为唐韵再研究各种文物的知识,想考古那样去逆向研究历史。其实真正行内的人才明白,唐韵最大的研究课题几乎都是历史研究,以海量的古籍收藏,和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收藏,去复原历史上的一个个真相。就像研究日本天皇家族历史那样,揭开一千多年历史的真相,还世界一个明明白白。

  华大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张辰能够客座一下物理系的教授,虽不可能达到像历史系那样的效果,但是有一个诺贝尔奖提名甚至是得奖者坐镇,华大的物理系足可以月上另一个高度了。不过这个想法应该是很难实现的,张辰连科学院的院士都不干,一个华大的客座教授想来是更不会稀罕的,可万事都有例外,万一人家对于教授下一代比较有兴趣呢。

  但是很可惜,几乎所有想要找张辰的人都联系不到他。张辰突然之间就消失了一样。打电话到唐韵去,张辰已经好些天没有露面了;打电话到蓝图去,张辰已经好些天没有露面了;打电话到藏协和宝协去,人家那么忙,哪有时间天天来坐班啊。你们可以去唐韵问问。

  想要找张辰的人有很多。能够找到的人却很少,有些不甘心的还把电话打到了汉府酒店、游艇会、星光文化等等可能找到张辰的地方,可得到的答复却是一样的,张辰好些天没露面了。不过最后也有灵通人士想到了一个办法。也许在古玩市场可以找到张辰,可古玩市场那么多,那么大,到哪去找呢。

  很多认为自己有正经事,有正经大事要找张辰的人都找不到。可田乃昘、卢俊义等没什么正经事的人,却正和张辰坐在汉府大酒店里喝着茶,准备享受一顿御膳呢。

  被诺贝尔奖提名了,不管张辰怎么理解,对于朋友们来说这都是一个大事,张辰必须要豪宴群友才行。丰盛的御膳大餐,收藏级的名烟名酒,统统被摆上了桌面,张辰也笑着收了大家的一顿打趣和祝福。

  庆祝后的第二天。张辰还是继续消失,钻到了郊外的实验中心去,和褚铁眼捯饬起了瓶瓶罐罐。爷孙俩商议合计了两天之后,终于拿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挖土和泥地又弄了两天。二十多只一米高的大陶罐子从窑炉里被取了出来。

  张辰在买下那座琉璃厂的院子后,看着里边满园的葡萄架子,当时就有了一个想法,准备要亲自酿造一批葡萄酒看看。如果效果还不错的话。接下来就可以年年都酿一些,在这个城市已经被被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