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就是郭明明
�的去新华书店干啥?”
“你不懂,你跟着我来就行了。”
“好吧…”
林晨不再深究,只好跟着郑龙朝新华书店的方向走。
2001年的莆城市,城区范围还小得出奇,从学校往市里唯一的新华书店走,只不过需要七八分钟而已。
那时候,街上的车还不多,普通的轿车还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当然,也没什么需要。不大的莆城市花半个小时就能走下来,实在要去远一点的地方,叫个车也不过十块钱的事,根本没必要自己买车。
走在柏油马路上的人,也显得悠悠闲闲的,全然没有后世那种紧迫感。坐在街边卖盗版光盘的老板趁着早上客少,悠闲地把功夫茶放了出来,跟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几只麻雀在凤凰花树上窜上窜下,有时飞到“求生”煎包店门口,被老板笑骂着赶走了。
郑龙已经离开莆城市十多年了,此时边走边望着街边的风景和人,不禁感慨有些物是人非。
2001年的莆城市,表面上看起来风和日丽一片祥和,街边的大楼上写着——2000一平米,市中心让你住得爽。这时候的房价真是亲民啊,虽然相较于这时的收入来说,其实房价并不算很低。
但郑龙此时是没有什么心思去想这些的,虽说重生之后确实拥有许多优势,但如果连第一桶金都攫取不到的话,之后的一连串组合拳都无从打出。
毕竟自己也是生长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家庭,父母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小学老师,胆小怕事又没有太多社会关系,说要帮到自己事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所以,重生之后的所有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而想要成为这个世界的“郭明明”,不,应该说想要成为这个世界的“文坛霸主”,郑龙唯有靠自己!
而这第一桶金,就必须从青春文学身上找!
2001年到2006年,是青春文学鼎盛的时候。从广义上来说,90年代末期的《花季雨季》算是青春文学的****,但狭义上的青春文学,就是从萌芽杂志以及其所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上出现的。
青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写一些校园和初出校园的年轻人的故事,大多数是些情感纠纷,兄弟友谊以及一些有关青春的意识流。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青春文学都应该算是不可忽视的一条线路,俄罗斯的屠格涅夫有《初恋》,日本有完整的青春文学系统,中国台湾地区更是盛产青春文学电影,例如杨德昌和侯孝贤等等。郑龙最喜欢的一部台湾的青春电影,就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而说到日本的青春电影,则应该算是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语》以及《花与爱丽丝》吧。
想当年的文艺青年,言必称岩井俊二,音乐必听朴树,电影必看吕克贝松。然后把这些元素统统加到文章里搅和一通,就成了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高端作品了。
虽然在后世,这些作品看起来相当幼稚,可是在当年,可是赚足了少男少女的热泪和银子。
当然,从06年开始,网络文学大潮涌现,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被分流了,从此出版业一蹶不振,青春文学再不负当年之勇。不过,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青春文学都算得上是一支强大的支流,让无数的青春文学作家赚得盆满钵满。
终于走到新华书店,穿过前面的幼儿区以及教辅书类,郑龙径直就朝着青春文学的专栏区块走了过去。
林晨亦步亦趋地跟着。
“你不懂,你跟着我来就行了。”
“好吧…”
林晨不再深究,只好跟着郑龙朝新华书店的方向走。
2001年的莆城市,城区范围还小得出奇,从学校往市里唯一的新华书店走,只不过需要七八分钟而已。
那时候,街上的车还不多,普通的轿车还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当然,也没什么需要。不大的莆城市花半个小时就能走下来,实在要去远一点的地方,叫个车也不过十块钱的事,根本没必要自己买车。
走在柏油马路上的人,也显得悠悠闲闲的,全然没有后世那种紧迫感。坐在街边卖盗版光盘的老板趁着早上客少,悠闲地把功夫茶放了出来,跟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几只麻雀在凤凰花树上窜上窜下,有时飞到“求生”煎包店门口,被老板笑骂着赶走了。
郑龙已经离开莆城市十多年了,此时边走边望着街边的风景和人,不禁感慨有些物是人非。
2001年的莆城市,表面上看起来风和日丽一片祥和,街边的大楼上写着——2000一平米,市中心让你住得爽。这时候的房价真是亲民啊,虽然相较于这时的收入来说,其实房价并不算很低。
但郑龙此时是没有什么心思去想这些的,虽说重生之后确实拥有许多优势,但如果连第一桶金都攫取不到的话,之后的一连串组合拳都无从打出。
毕竟自己也是生长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家庭,父母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小学老师,胆小怕事又没有太多社会关系,说要帮到自己事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所以,重生之后的所有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而想要成为这个世界的“郭明明”,不,应该说想要成为这个世界的“文坛霸主”,郑龙唯有靠自己!
而这第一桶金,就必须从青春文学身上找!
2001年到2006年,是青春文学鼎盛的时候。从广义上来说,90年代末期的《花季雨季》算是青春文学的****,但狭义上的青春文学,就是从萌芽杂志以及其所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上出现的。
青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写一些校园和初出校园的年轻人的故事,大多数是些情感纠纷,兄弟友谊以及一些有关青春的意识流。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青春文学都应该算是不可忽视的一条线路,俄罗斯的屠格涅夫有《初恋》,日本有完整的青春文学系统,中国台湾地区更是盛产青春文学电影,例如杨德昌和侯孝贤等等。郑龙最喜欢的一部台湾的青春电影,就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而说到日本的青春电影,则应该算是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语》以及《花与爱丽丝》吧。
想当年的文艺青年,言必称岩井俊二,音乐必听朴树,电影必看吕克贝松。然后把这些元素统统加到文章里搅和一通,就成了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高端作品了。
虽然在后世,这些作品看起来相当幼稚,可是在当年,可是赚足了少男少女的热泪和银子。
当然,从06年开始,网络文学大潮涌现,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被分流了,从此出版业一蹶不振,青春文学再不负当年之勇。不过,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青春文学都算得上是一支强大的支流,让无数的青春文学作家赚得盆满钵满。
终于走到新华书店,穿过前面的幼儿区以及教辅书类,郑龙径直就朝着青春文学的专栏区块走了过去。
林晨亦步亦趋地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