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天定四年
�大唐的子民了,自然不能够算是外事了。

  最最重要的一个,便是李认确立了贡赋对等的原则。你外来进贡的话,拿来了多少价值的东西,我可以再赠给你等价之物,但绝对不可能再翻倍给你就是了。

  毕竟,这种纯粹为了面子,而让自己受罪的做法,李信是打死也不会去干的。每每一想到后世的王朝,常常被某些人吃豆腐捞便宜,用些破铜烂铁便换走了许多的金银宝物,李信便对此愤愤不平。

  终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呢,自己大唐哪里都需要用钱,哪里可能再白给那些人呢。能够给个对等,那就已经是十分给他们脸面了,还敢得寸进尺不成!

  新的一年开始,大唐便已经是开足了马力发展了。经过前一年的准备之后,很多的工作在这一年都将正式展开。如今大唐境内,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一般,到处都在忙活着。

  尤其是代州一带,到处都在紧张的建设之中。不过,由于情况不同,所以,那里的城池建设显然不可能像是内地一样,还是得因地制宜,建造合适塞北之地的城池。

  但即便如此,那边对于物资的消耗也是极为惊人的。因此,朔方一带的几个榷场,几乎日夜不息都在向着草原之上输送物资。只是,这些物资基本上都是直接送往了各个工地,而后再分配下去的。

  一般的胡人,根本就不可能从中得到半点。他们想要的话,要么是去工地上做工,以报酬的形式获得,要么就是去榷场中用牛羊马匹来获取。

  基本上,一条完整的贸易链条便就此形成了。而由于有了更多榷场的缘故,所以,这些地方获得的资源也都开始源源不断的送回到了内地来,反过来又促进了内地的生产与发展。比如耕牛,这可是大唐急需之物。

  比如说盐这个东西,因为需求量大增,所以,户部已经是开始下令大量增产了。同时增产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物资,总之,这一波的大生产之下,使得大唐境内好生兴旺,大家都有工作可做了。

  百姓们手中可做的事情变多了,能赚的钱就多了,而手中活钱一多的话,市面自然就会繁荣起来。

  反过来,又能够促进生产和流通。尤其是对于占据主要地位的小生产者们,这对于他们来说乃是多了一个养家糊口的途径。

  只要绝大部分的人能够安顿好,整个国家基本上就乱不起来,剩下的一些人即便是想搞风搞雨,也不太可能得逞了。

  趁着市面上物价相对低时,李信秘密下令户部与兵部都开始储备相关的物资。除了现有官仓军仓之中的那些东西之外,再用常平仓的名义,新设立了一批仓库。

  表面上,这些仓库的作用,乃是为了在物价过高之时释放量能从而是平抑物价的。但实际上,这是李信为了灭燕国而进行的准备。仓库之中除了最重要的粮食之外,剩下的便都是军械物资了。

  无论是工部还是兵部的几个作坊之中,都已经是开足了马力,大量生产好的全新器械,都悄悄的运往到了仓库之中囤了起来。

  而与此同时,经过了一年时间之后,大唐各地的镇军终于是全部转正,直接划入到了正规军之中。

  经过兵部与李信商议之后,这些兵马也都基本上是布署到了各自的位置上。基本上来说的话,兵力最多的自然还是太行一线了。

  河南赵吉那一边,五万兵力已经是配置到位了。雁门关以内到河内郡,刘小海麾下也有五万大军在,剩下的便是雁门关外,廖川他这一线如今也达到了六万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