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日常4
�顺利。过了几天之后王书辉才想到,国人对于唱歌这件事情,是在清代开始之后才开始的。

  满清统治中国之后,因为野蛮人的骨血没有褪尽,对于戏剧这种文艺形式有着病态的着迷。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的八旗旗人,进京之后没多久就开始迷恋戏曲,很多人都是能跟着唱上几句的。

  古代社会的风尚形成是从上到下的过程,满清统治者能唱几句,这就影响了整个中国人的习惯,虽然清代国人仍旧把曲艺行业视为贱业,但是能唱上几句变成了一件比较风雅的事情。

  王书辉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历史环境的不是清末而是明末。这个时代,整个中国社会都认为,除了一些稀少的狂生野逸之人,唱歌这种事情,是只有戏子伶人才会去做的低贱的事情。理解了这个事情之后,王书辉反倒觉得集体唱歌的事情更是一种必要的事情了。他几次召开教导员会议,细致的向大家讲解了团体的意义和团结的意义,把唱不唱歌和每个人的自身利益结合了起来。

  他对他们说,大家能够享受现在的待遇,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和他在一起,是一个团体。大家的日子过得好,就能更好的工作。他们更好的工作,就是在很好的服务自己。在这个团体中,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大家紧密的团结起来,团体才能更强大。而唱不唱歌,则是大家是不是忠于这个团体的具体表现。

  可能是教导员的理解错误,也可能是教导员们根据大家的实际理解能力进行了讲解。王书辉的这番话到了下面,就变成了,“师尊给了大家这样的好日子,从死人坑里把大家拉了出来。现在人人吃得饱住的好,过上了比大户人家还好的日子。这些都是王师尊的恩赐,大家的命都是王师尊给的。现在也不是让大家上刀山下火海,不过是唱个歌而已。谁不唱就是对王师尊不忠心,谁唱的不好就是没了良心。”

  在为王书辉效忠这个大杀器下,集体唱歌的工作比较好的推广了下去,大家现在唱起歌来一个比一个卖力气,唯恐唱的声小了,表现不出自己对王老爷的忠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