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碰撞
子谈到一起去。既然不能谈到一起,又何必多费口舌呢?有这个时间斗嘴,不如去想一想,我该怎么做,才能一点一滴的改变大明面临的困境。高谈阔论,谁都能做到,埋头做事,能有几人?我这么说,不知道方先生是否么满意?”</p>

  “子曰:……。”方以智还要说,陈燮笑着摆手道:“打住,打住,别跟我说这些。我读书少,听不进去。”这真是实话,问题方以智不是这么想的,还以为陈燮是看不上他,不屑跟他争辩。当即气的坐在椅子上,低着头不说话了。</p>

  一直没说上话的孙临,总算抓住了话头:“陈大人,在下想留在登州做点事情。刚才您说了,埋头做事,能有几人?孙某不才,愿做其一。”</p>

  咦?没想到这四个人里头,还出了这么一个人物。陈燮来了兴致,诚恳的看着孙临笑道:“孙先生,你觉得你能做什么事情呢?你又想做点什么事情呢?”</p>

  孙临早有腹稿,笑道:“孙某不才,没有太多的经验。如蒙不弃,愿为大人麾下书吏。先做点抄写的小事,积累经验。也可军中效力,做一小卒即可。”</p>

  陈燮也不跟他客气,当即点头:“好,你就从书吏做起吧。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去军中看看,想学什么都可以。只要能静下心来做事情,在登州呆上一年半载,总会有收获。”</p>

  “谢陈大人提携。”孙临拱手致谢,陈燮摆摆手示意不必。最后把眼睛转向一直没有开口的夏允彝,微笑着看着这位历史上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文坛另类。</p>

  夏允彝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苦笑着摇摇头道:“在下没想到自己能做什么,但是又不甘心空手而回。不如这样,陈总兵给在下指派一个事情。”</p>

  陈燮听了一阵沉吟不语,在众人的注视中良久才拿起茶几上的一份报纸,递给夏允彝道:“这份《民报》,只在登莱发行,民报的宗旨:为寻常百姓说话。刚才方先生提到了大明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要弄清楚大明的问题何在,不妨在民间走一走看一看,倾听普通百姓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之后,就不难明白大明的问题症结所在。”</p>

  方以智再次忍不住开口道:“等一下,我等大明士子,食大明俸禄,在野在朝,皆有教化百姓之责。思华兄之言,似乎不重教化而重小民之心所想,与夫子之言相悖。”</p>

  陈燮笑道:“方先生,你连百姓心里所想都搞不明白,你还指望百姓听你的教化不成?当今中原流寇肆虐,你怎么不去教化?单纯的教化要是有用,为何建奴屡次犯境?为何巨寇高迎祥张献忠等辈振臂一呼,百姓望风景从?你连问题的本质都没弄明白,就在这里教化陈某,你不觉得这样做很可笑么?”</p>

  “什么本质?”方以智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遭到陈燮鄙夷的眼神时,面带怒色看回去。陈燮叹息一声,摇摇头道:“百姓造反的本质,难道不是没饭吃么?我觉得,你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而不是在我这面前说教。”</p>

  尽管陈燮的语言方式,让在场的几位读书人都觉得很别扭,但是仔细掰开揉碎来咀嚼这些话,总会觉得很有道理。这也就是夏允彝和徐孚远这两位年龄较大的,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原因。陈燮的话听着没啥,实际上隐藏着大量的信息。</p>

  “陈总兵,你又是如何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的呢?”夏允彝忍不住开口问了,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陈燮听了笑道:“我现在跟你说,你未必能接受我的观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