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穷志短
都沉浸在秋收的喜悦当中,李恪或许是唯一的例外。

  有生以来第一次干农活,前后忙活三个时辰,他收了七分地,折了两把镰刀,此外还摔了四跤。

  摔跤折镰都不算大事,只是一日七分地的成绩……

  农时前后不过十几天,家中的禾粟却有三十多亩。

  错过农时,熟透的粟将会倒伏地里生根发芽,紧接着便是寒霜盖地,他将颗粒无收。

  若是没了粮食,他该拿什么来应付田租?

  秦律以严苛细致闻名,想来会有对偷税漏税的处罚吧?

  罚款、黥面、发配、收监、活埋……偷税漏税,又该适用哪一条?

  李恪被自己吓到了。他狠狠打了个冷战,调整肩带,继续拉车。

  决定了!趁着天还没黑再去一趟田里,抓紧时间,能多收一分,就多收一分!

  谁让人穷志短呢?

  ……

  乙什,捌伍,叁户,这是李恪家的“门牌号”,翻译过来就是闾门向右第八排第三户。

  秦民所居住的里是封闭式的小区结构。外廓围墙称为“垣”,高约七尺,东垣有门称为“闾”,是整个里唯一的进出通道。

  自闾向内,有条“闾巷”分割左右,形成两个独立的“什”。甲什居闾左,住着免除了徭役的特权阶级,乙什居闾右,则住着帝国最基层的黔首们。

  居什之间,东西纵向排列着长方形的单元,被里巷隔开,那便是“伍”。

  又因为五户为伍,所以每伍都有五座等大的,长宽各三十步(约后世42米)的宽敞小院,叫做“宅”。

  宅和宅之间有墙划分,高五尺,厚一尺,顶部如鱼鳞般覆着黑色的瓦片,这就是每家的院墙。

  大秦国民户受一宅,再穷也能有安居之所,所以即便李恪家穷成那样,也能在这黄墙黑瓦之间找到属于自家的院子。

  说到就到……

  李恪看看墙边的门牌,推开门,拖着车艰难迈入。

  眼前是座空空荡荡的院子。

  不同于别家瓦房连片,鸡鸭成群,李恪家除了用散碎木头搭起来的如庖厨、溷(hun)厕一类的功能性棚房,就只有两间孤零零的茅屋。

  其中大的那间两厢对靠,坐北朝南,小的那间就建在门边,形同门卫。

  院中唯一的装饰是水井,井边架设着巨大的桔槔,明明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取水设施,他却从没见家人用过。

  “公子终于回来了。”

  循着声,李恪抬头去看。

  不远行来个中年男子,三十上下,肤色黧黑,五官端正,长髯垂胸。

  他穿着黑色的裋褐,上面虽说打着连片的补丁,却浆洗得干干净净。

  此人是自小陪着李恪长大的隶臣田展,由于左腿自膝盖以下截断,身有残疾,所以乡邻大多称他为癃展。

  李恪很尊敬癃展,尤其是看到他跪坐在他那辆四轮小车上,用两根短棍拄地代步,操持着一家起居时,更为尊敬。

  卸掉板车迎上去,李恪躬身问安:“展叔,我回来了。”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