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体人像,茹房突出,生殖器却兼具有两性特征,为“两性同体”像。相比之下埃及“女神摩特”更加典型,秃鹫的头,茹房表明女性躯体,却有一个勃起的yj。神话学研究表明两性同体为古人生育与爱情等神祗的特征。

  到了父系社会,男性生殖器崇拜物也随之出现,如我国珠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柳江金兰寺等处发现的陶祖、泉州等地的石祖等。还有如1968年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墓出土的玉祖,1982年西安三店村西汉墓出土的铜祖也都属于此。其中的陶祖历史比铜祖还早4000年。“祖”即是男性生殖器,它是由象形字“且”发展而来,旁边加上“礻”部,意为祭祀男性生殖器。

  在天津文管处保存的一件棱柱状战国玉器就颇似男性生殖器,其上的铭文更形象地记录了男性性生理过程,能长能短,能伸能缩,能吞能吐,最后还讲“顺则生,逆则死”。至于近年来多次发掘的岩画中更是存在大量大胆、清晰表明男女性器官、交媾、生殖、欢庆的场面,说明性与生殖崇拜的历史是悠久的,它们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仅就考古发掘来看,华夏民族在性崇拜和生殖崇拜方面并无特异之处。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这种崇拜仍持续且深刻地植入于传统观念之中。古代传说中女神女娲造就了人类又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被后人传为婚姻之神,备受祭祀。

  远古商周y阳学说的缘起

  我们的先祖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时代。经过母系氏族部落阶段,至黄帝以后,转为父系氏族部落,并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性学的初期正缘于此。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是依附于大自然的,所以人类对大自然的膜拜远远超过了对人类的本身的膜拜。人类在对大自然膜拜中,也没有停歇对大自然的探索。人类从探索中总结了一条不可违逆的自然规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带有二元性,这种二元之说就是“y阳”二字。y阳是宇宙间相反相成的两种根本力量。y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背日为y,向日为阳,可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把y阳引申到两性关系后,认为男女的交h不仅是单纯的欲望发泄,更是y阳两种宇宙力量在人类身上的具体体现。

  战国时子思、孟子率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后来汉儒董仲舒也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宋儒程颢则说:“天人本无二,不必有合”。正因为这样,古人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天对人的谴责或嘉奖。在这些感应之中,人类的性行为和天的感应尤其密切。《老子》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这就是从女y的生育功能引申出天地y阳学说的起源。

  先祖把表现y阳作用的人体的一部分——男女生殖器官视为神圣,而渐衍成性器崇拜的习俗。古人一些部落对“性”的张扬与对性器官的崇拜由此开始向外域逐渐扩散。广东韶关仁化县境内有岭南第一奇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的丹霞山,最近发掘出二处绝景——阳元石、y元石,堪称世界之最。阳元石在锦江之西、玉女峰旁,高达28米,直径7米,形状色泽酷似勃起的yj,充满阳刚之美;y元石在锦江之东、长老峰下,高10。3米,阔4。6米,形状酷似少女y户。两奇石与玉女峰、双r石、望夫石等共同构成一组具有特色的、具有生殖文化意味的丹霞山奇观。1988年,在内蒙古曾陆续发现了出自3000多年前青铜时代的岩画,内容可分为男g女y、男女交媾,求育舞蹈等几类,反映出y山远古居民生殖器崇拜的特有心理。

  上古生殖崇拜的遗风是求子,因而崇尚“石祖”,认为“石祖”是男性生殖器象征。儒家经典中有大量佐证:天与地,y与阳,要交h才好,才是万物的生机。因此男女交h是一种带有神圣意义的现象,是一种值得崇拜和讴歌的美事:“天地姻媪,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归妹”即嫁女,把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