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作品:性的学习
作者:马晓年
内容简介:
中国的性学研究领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岁月,如今,顺着 改革开放的春风,全民思想素质的提高,性话题这块坚冰终于在普通百姓面前打破了——与性相关的各种级别的讲坛、论坛、夜话、出版物、学术论文、法律援助相继出现。本书倡导“弘扬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质,享有性健康”的四项“性认识”原则,向社会推广正确的性学习方法。
正文
第一篇 中国性史简读
中国古代性学发展史迹
说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性学习亦然。中国性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追溯远古年代,到近代性学生态的现状的分析,学界专家总结出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贯穿中国整个古代性学发展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古人倡导曾以“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是“合一”的内核。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性学论述最早起于远古的商周,先秦便有初步的雏形,秦汉隋唐发展较为迅猛,从宋到元朝,性学受到了阻滞,到了明清两代,虽然性学研究得到了谨慎的承认,但除了文学作品外,在学术论著方面却不见新的突破。长期的封建社会的桎梏使性学研究受到限制,因而造成我国古代性学研究的初步成果失传或传至国外,在西方和日本等地得到了保存和借鉴。尽管如此,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仍可使我们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具有人文意义的自然景观、历史文献、文物或艺术品等追踪到古人性观念的变迁,说明中国不愧是世界性文明的最重要的发祥地。下面我们不妨从悠久的几个时期中性学发展的史迹和古代性文化遗产中寻觅一下中国古代性学和性教育的思路和实践。为此,我在本书中特呈予读者数百件性文物或艺术品,以帮助我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虽然古人对性的认识经历了迷惘、朦胧、敬畏、崇拜、探究、实践、再探究、再实践的曲折而反复的漫长过程,而且随着社会的变更时而开放、时而避之惟恐不及。但从历史上看,中国仍把性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人生乐趣,看作是一种技艺和一门学问,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我们不难从中梳理出一些头绪。如果我们不对性的发展史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对性的认识将是不全面的。
性崇拜中有缘由
性a是人类两大生产方式之一,没有性a便没有人类的自身再生产,没有性也就没有人类的历史,就不会继往开来。人类在原始时期性与生殖崇拜是普遍存在的。先民之所以存在性崇拜(包括生殖器崇拜、生殖崇拜、性j崇拜),就是因为他们对性活动带来的那种非凡快感及性活动的生育后果总感到无限疑惑和惊喜,因此才把性与生殖活动看得那么神奇和神秘。性与生殖仿佛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于是敬畏和崇拜之心油然而生。如把石笋、蝉、蜥蜴、龟等比喻为男性生殖器,把dx、石环、双鱼、蚌、瓜、荷花等比喻为女性生殖器,把蛙、蟾蜍、葫芦、石榴等看作是生殖和多子的象征,而双蛇缠绕、鸟叼鱼等则是性j的象征。
1979年,辽宁西部东山嘴、牛河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象征物——陶质妇女l体小像。这类小像,国外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初期多有发现,被称为“早期维纳斯”。这些小像通常都对女像的臀、腹、茹房等处作夸张处理,表现对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东山嘴“祭坛遗址”发现的两件无头孕妇l体像也是如此,腹部隆起,臀部肥大,y部也有三角形记号。1974年,青海柳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件人像彩陶壶,其上塑有一l
作者:马晓年
内容简介:
中国的性学研究领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岁月,如今,顺着 改革开放的春风,全民思想素质的提高,性话题这块坚冰终于在普通百姓面前打破了——与性相关的各种级别的讲坛、论坛、夜话、出版物、学术论文、法律援助相继出现。本书倡导“弘扬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质,享有性健康”的四项“性认识”原则,向社会推广正确的性学习方法。
正文
第一篇 中国性史简读
中国古代性学发展史迹
说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性学习亦然。中国性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追溯远古年代,到近代性学生态的现状的分析,学界专家总结出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贯穿中国整个古代性学发展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古人倡导曾以“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是“合一”的内核。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性学论述最早起于远古的商周,先秦便有初步的雏形,秦汉隋唐发展较为迅猛,从宋到元朝,性学受到了阻滞,到了明清两代,虽然性学研究得到了谨慎的承认,但除了文学作品外,在学术论著方面却不见新的突破。长期的封建社会的桎梏使性学研究受到限制,因而造成我国古代性学研究的初步成果失传或传至国外,在西方和日本等地得到了保存和借鉴。尽管如此,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仍可使我们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具有人文意义的自然景观、历史文献、文物或艺术品等追踪到古人性观念的变迁,说明中国不愧是世界性文明的最重要的发祥地。下面我们不妨从悠久的几个时期中性学发展的史迹和古代性文化遗产中寻觅一下中国古代性学和性教育的思路和实践。为此,我在本书中特呈予读者数百件性文物或艺术品,以帮助我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虽然古人对性的认识经历了迷惘、朦胧、敬畏、崇拜、探究、实践、再探究、再实践的曲折而反复的漫长过程,而且随着社会的变更时而开放、时而避之惟恐不及。但从历史上看,中国仍把性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人生乐趣,看作是一种技艺和一门学问,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我们不难从中梳理出一些头绪。如果我们不对性的发展史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对性的认识将是不全面的。
性崇拜中有缘由
性a是人类两大生产方式之一,没有性a便没有人类的自身再生产,没有性也就没有人类的历史,就不会继往开来。人类在原始时期性与生殖崇拜是普遍存在的。先民之所以存在性崇拜(包括生殖器崇拜、生殖崇拜、性j崇拜),就是因为他们对性活动带来的那种非凡快感及性活动的生育后果总感到无限疑惑和惊喜,因此才把性与生殖活动看得那么神奇和神秘。性与生殖仿佛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于是敬畏和崇拜之心油然而生。如把石笋、蝉、蜥蜴、龟等比喻为男性生殖器,把dx、石环、双鱼、蚌、瓜、荷花等比喻为女性生殖器,把蛙、蟾蜍、葫芦、石榴等看作是生殖和多子的象征,而双蛇缠绕、鸟叼鱼等则是性j的象征。
1979年,辽宁西部东山嘴、牛河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象征物——陶质妇女l体小像。这类小像,国外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初期多有发现,被称为“早期维纳斯”。这些小像通常都对女像的臀、腹、茹房等处作夸张处理,表现对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东山嘴“祭坛遗址”发现的两件无头孕妇l体像也是如此,腹部隆起,臀部肥大,y部也有三角形记号。1974年,青海柳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件人像彩陶壶,其上塑有一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