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节 三国联盟 1
��了,他本人也实在撑不住了,另一方面是借此“恐吓”美英法苏,迫使美英法苏加大对中国的援助以防中国真的会降日;另外,在原先历史上,在德意日轴心国阵营正式成立后,有国府高层向蒋介石提议召回驻德大使、断绝中德外交关系,以此向美英法苏表态中国反对德意日结盟,蒋介石给予了明确拒绝;蒋介石最忧虑的就是苏联的态度,他害怕苏联会加入德意日苏四国联盟,到时候中国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并且他担心美国迟迟不参战,英法无法顶住德国)。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亲美派”,但他并不是那种要把美国人当自己干爹的“亲美派”,只因为美国强大,能打败日本,所以蒋介石“不得不”成为“亲美派”。在蒋介石的心里(根据他在日记里写的),“轴心国狂bào、苏俄yīn狠、英美吝啬自私,皆不足为友且不欲余为友,并皆谋为害于我,独占中国”。可以说,蒋介石并不是真心喜欢美英,他其实对美英很耿耿于怀,因为美英对中国见死不救,甚至还为了讨好日本人而坑害中国人(比如美英迫于日本压力而拒绝向中国出售武器,英国人甚至还在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关闭滇缅公路);另外,蒋介石毕竟是国家领袖,他本人是有强烈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的,但他曾经被英国人羞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的远东殖民地遭到日军威胁,蒋介石曾主动表态中国可以帮英国保卫英国的远东殖民地,其实就是暗示请求中国能加入英国阵营,结果遭到英国印度总督、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态度骄横的拒绝,让蒋介石深感羞辱,实际上,在原先历史上的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大国虽然都是中国的盟友,但苏联一直就没停止过对中国的强取豪夺,英国则极度蔑视中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公开宣称“中国只是三流甚至四流的国家”,美国虽然对华态度较为温和,但并没有像蒋介石期望的那样“大力”援助中国,中国得到的美援只是英国、苏联得到的零头。可以想象,蒋介石其实是怀着极度屈辱的心态领导中国跟在美英苏pì股后面打世界大战的,他多次指示对美外交的军政高层“我们只要美援,不要美国太上皇”)蒋介石最怀有好感的国家并非美国,而是德国(蒋介石其实也算是“亲德派”,但他清醒地知道美国实力比德国更强,所以理智地让自己变成了“亲美派”),蒋介石对德意日三国的反感情绪轻重度并不同,在他日记里是这样写的:“如明析之,则倭当于我为敌意,意大利为恶意,而德则出于无意,惟其本身计不得不然,然余断定德至今对余尚无一定之恶意,故较为可谅耳。余在此国际动荡最烈之中,唯有力谋自立自强,不倚不求,准备最后之变化。只要能自立不惧,则幸矣。”(蒋介石在日记里提到日本时基本都说“倭”)可以说,虽然蒋介石对德国亲近日本、疏远中国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他认为德国在东亚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敌国,德国对中国的冷漠只是出于无奈,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德国在德国能力范围内确实最大限度地帮助了中国,另外,蒋介石认为德日关系并不像日本宣传的那样密切,德日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
综上所述,蒋介石对美英法并不感到亲近,对苏联充满憎恶和警惕,对日本自然充满仇恨和敌视,对德国则是跟蒋纬国一样充满好感(蒋介石对德国的好感肯定没有蒋纬国那么强烈)。客观上讲,蒋介石确实不容易,即便在原先历史上,中国跟美英苏成为盟友,中国的处境仍然是憋屈和艰苦的,因为美国采取的战争策略是“先欧后亚”,所以美国对英苏中三个盟友里的中国的重视度是最低的。斯大林曾承认,“没有美国的援助,那我们就会战败”,相对而言,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只是“维持国民政府不投降”。宋美龄等中国高层去美国请求援助就像“国际乞丐进行乞讨”一样希望得到美国的“施舍”,充满辛酸、屈辱、无奈。数字是最清楚的,二战期间,美国援华、援苏的机枪数量分别是这样(不以步枪举例,因为苏联可以大规模地自产步枪,不需要美国援助):美国援华机枪约.9万挺,援苏机枪超�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亲美派”,但他并不是那种要把美国人当自己干爹的“亲美派”,只因为美国强大,能打败日本,所以蒋介石“不得不”成为“亲美派”。在蒋介石的心里(根据他在日记里写的),“轴心国狂bào、苏俄yīn狠、英美吝啬自私,皆不足为友且不欲余为友,并皆谋为害于我,独占中国”。可以说,蒋介石并不是真心喜欢美英,他其实对美英很耿耿于怀,因为美英对中国见死不救,甚至还为了讨好日本人而坑害中国人(比如美英迫于日本压力而拒绝向中国出售武器,英国人甚至还在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关闭滇缅公路);另外,蒋介石毕竟是国家领袖,他本人是有强烈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的,但他曾经被英国人羞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的远东殖民地遭到日军威胁,蒋介石曾主动表态中国可以帮英国保卫英国的远东殖民地,其实就是暗示请求中国能加入英国阵营,结果遭到英国印度总督、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态度骄横的拒绝,让蒋介石深感羞辱,实际上,在原先历史上的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大国虽然都是中国的盟友,但苏联一直就没停止过对中国的强取豪夺,英国则极度蔑视中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公开宣称“中国只是三流甚至四流的国家”,美国虽然对华态度较为温和,但并没有像蒋介石期望的那样“大力”援助中国,中国得到的美援只是英国、苏联得到的零头。可以想象,蒋介石其实是怀着极度屈辱的心态领导中国跟在美英苏pì股后面打世界大战的,他多次指示对美外交的军政高层“我们只要美援,不要美国太上皇”)蒋介石最怀有好感的国家并非美国,而是德国(蒋介石其实也算是“亲德派”,但他清醒地知道美国实力比德国更强,所以理智地让自己变成了“亲美派”),蒋介石对德意日三国的反感情绪轻重度并不同,在他日记里是这样写的:“如明析之,则倭当于我为敌意,意大利为恶意,而德则出于无意,惟其本身计不得不然,然余断定德至今对余尚无一定之恶意,故较为可谅耳。余在此国际动荡最烈之中,唯有力谋自立自强,不倚不求,准备最后之变化。只要能自立不惧,则幸矣。”(蒋介石在日记里提到日本时基本都说“倭”)可以说,虽然蒋介石对德国亲近日本、疏远中国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他认为德国在东亚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敌国,德国对中国的冷漠只是出于无奈,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德国在德国能力范围内确实最大限度地帮助了中国,另外,蒋介石认为德日关系并不像日本宣传的那样密切,德日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
综上所述,蒋介石对美英法并不感到亲近,对苏联充满憎恶和警惕,对日本自然充满仇恨和敌视,对德国则是跟蒋纬国一样充满好感(蒋介石对德国的好感肯定没有蒋纬国那么强烈)。客观上讲,蒋介石确实不容易,即便在原先历史上,中国跟美英苏成为盟友,中国的处境仍然是憋屈和艰苦的,因为美国采取的战争策略是“先欧后亚”,所以美国对英苏中三个盟友里的中国的重视度是最低的。斯大林曾承认,“没有美国的援助,那我们就会战败”,相对而言,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只是“维持国民政府不投降”。宋美龄等中国高层去美国请求援助就像“国际乞丐进行乞讨”一样希望得到美国的“施舍”,充满辛酸、屈辱、无奈。数字是最清楚的,二战期间,美国援华、援苏的机枪数量分别是这样(不以步枪举例,因为苏联可以大规模地自产步枪,不需要美国援助):美国援华机枪约.9万挺,援苏机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