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节 三方会谈 8
北省,三是从晋北、鲁北同时出兵,两路部队左右chā向冀中,吃掉冀南的日军。进行对比的话,第一条策略难度相对最低,绥察二省地势平坦,适合我军装甲部队突击,并且当地日军数量较少,开战的话,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战果;第二条策略难度相对最大,完全就是跟日军硬碰硬,敌我双方会在冀南冀中打成持久的消耗战;第三条策略最为稳妥,虽然收复失地的进展不是很快,但以歼灭日军有生力量为根本目的,同时,我军投入兵力也需最大化,因为要打一场巨大的围歼战。”
蒋介石点点头:“很好。”
张发奎接着道:“委员长,真要反击的话,我建议立即反击,兵贵神速,日本人想不到我们在二公子遇刺短短几天后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打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起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慢慢地进行准备,日本人必会觉察到我方动态并针锋相对。依我之见,第二第五军区就以现有部队即刻投入作战,后续的兵员、军械、物资可以一边打一边进行输送补充。”
“对,对!”蒋介石再次点头,然后问道,“第二第五军区的部队,现在怎么样了?”
傅作义回答道:“虽然还未完全准备充分,但打一场高强度的反击战还是可以的。”
此时是93年2月上旬,中日议和停战是在93年9月下旬,双方已经“保持和平”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内,德国方面自然是趁日本海军解除封锁中国海岸线而给中国进行大输血,福州、青岛两大港口可以说是“不分昼夜,船舶如梭”,犹如过江之鲫般不断来到中国的德国船只给中国带来了大批的援华人员、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武器装备,走的时候带走同样满载船舱的物资(主要是钨砂、猪鬃、桐油等德国此时急需的工业原料)。对于眼下的中国来说,建设工业、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整军经武也是头等大事,两件大事是两手抓的,因此中德之间的军火贸易并未减少。两个多月来,中队又得到了来自德国的数百架飞机、数百辆坦克、数百门重炮以及数以万计的枪械、数以千万计的弹药。这些军火自然十之都供应给了南京军,同时,中国本土兵工厂也在加班加点、马不停蹄地制造武器、生产弹药,南京军同样是拥有优先供应权的,所以南京军一如既往地是中国最强的军队。美中不足的是,南京军此时的兵员素质有些下降,因为南京军现有四十万兵力,原先的老底子骨干只有三万,虽然新加入南京军的官兵都是“宁缺毋滥”,只要老兵、训练有素的新兵、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青年,但不可避免的,南京军的整体素质确实很不如南京会战时的“十万死卒”,不过,南京军的武器装备、士气、jīng神、意志都不是太逊于先前,只是战斗素质要比先前低了一些。总体而言,此时的南京军照样还是一支让日军深感畏惧的强大力量。“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眼下,一个师一对一能顶住日军一个甲种师团,以后,一个师一对一必须打垮日军一个甲种师团。”这是蒋纬国对南京军主官们提出的练兵要求(南京军一个师拥有3万至3.5万兵力,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拥有2.5万至2.万兵力,经过加强后可以达到3万甚至3.5万以上兵力)。
两个多月的大输血,肯定只是初步的,但确实让南京军恢复了很大的元气和战力。正如傅作义说的,“虽然还未完全准备充分,但打一场高强度的反击战还是可以的”。
中队在整军经武,日本人当然也在忙着重振旗鼓。只不过,中日情况是大不一样的,中国有德国这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并且中国再穷最起码还能卖资源,日本则没有这两大优势,首先,在世界上,日本还真的没有一个真心朋友,德国亲华疏日,美英法对日本是不冷不热,卖东西给日本还可以,至于借钱给日本,那是想都不要想的,苏联和日本自然更是各怀鬼胎,苏联对日本提防心极重,援助日本
蒋介石点点头:“很好。”
张发奎接着道:“委员长,真要反击的话,我建议立即反击,兵贵神速,日本人想不到我们在二公子遇刺短短几天后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打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起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慢慢地进行准备,日本人必会觉察到我方动态并针锋相对。依我之见,第二第五军区就以现有部队即刻投入作战,后续的兵员、军械、物资可以一边打一边进行输送补充。”
“对,对!”蒋介石再次点头,然后问道,“第二第五军区的部队,现在怎么样了?”
傅作义回答道:“虽然还未完全准备充分,但打一场高强度的反击战还是可以的。”
此时是93年2月上旬,中日议和停战是在93年9月下旬,双方已经“保持和平”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内,德国方面自然是趁日本海军解除封锁中国海岸线而给中国进行大输血,福州、青岛两大港口可以说是“不分昼夜,船舶如梭”,犹如过江之鲫般不断来到中国的德国船只给中国带来了大批的援华人员、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武器装备,走的时候带走同样满载船舱的物资(主要是钨砂、猪鬃、桐油等德国此时急需的工业原料)。对于眼下的中国来说,建设工业、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整军经武也是头等大事,两件大事是两手抓的,因此中德之间的军火贸易并未减少。两个多月来,中队又得到了来自德国的数百架飞机、数百辆坦克、数百门重炮以及数以万计的枪械、数以千万计的弹药。这些军火自然十之都供应给了南京军,同时,中国本土兵工厂也在加班加点、马不停蹄地制造武器、生产弹药,南京军同样是拥有优先供应权的,所以南京军一如既往地是中国最强的军队。美中不足的是,南京军此时的兵员素质有些下降,因为南京军现有四十万兵力,原先的老底子骨干只有三万,虽然新加入南京军的官兵都是“宁缺毋滥”,只要老兵、训练有素的新兵、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青年,但不可避免的,南京军的整体素质确实很不如南京会战时的“十万死卒”,不过,南京军的武器装备、士气、jīng神、意志都不是太逊于先前,只是战斗素质要比先前低了一些。总体而言,此时的南京军照样还是一支让日军深感畏惧的强大力量。“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眼下,一个师一对一能顶住日军一个甲种师团,以后,一个师一对一必须打垮日军一个甲种师团。”这是蒋纬国对南京军主官们提出的练兵要求(南京军一个师拥有3万至3.5万兵力,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拥有2.5万至2.万兵力,经过加强后可以达到3万甚至3.5万以上兵力)。
两个多月的大输血,肯定只是初步的,但确实让南京军恢复了很大的元气和战力。正如傅作义说的,“虽然还未完全准备充分,但打一场高强度的反击战还是可以的”。
中队在整军经武,日本人当然也在忙着重振旗鼓。只不过,中日情况是大不一样的,中国有德国这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并且中国再穷最起码还能卖资源,日本则没有这两大优势,首先,在世界上,日本还真的没有一个真心朋友,德国亲华疏日,美英法对日本是不冷不热,卖东西给日本还可以,至于借钱给日本,那是想都不要想的,苏联和日本自然更是各怀鬼胎,苏联对日本提防心极重,援助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