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工况
sp;在公司上班的日子周而复始的流淌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纠葛了多年,那些日子和之前的打工生涯,我和如同我一样在外漂泊的人那样,怀揣着改变的梦想,舍弃和丢弃了本属于我们尽享家人团聚的权利,不得不去经历无尽的孤寂和忍耐。接触到单位和周围的很多工友,虽然各怀不同的五色期盼,但最终都要经历着迁徙他乡的游离。记得曾看到过的一部英国的创业文学作品,英国多年前的很早,南方的欠发达区的人士弃家离舍去北方打工,并把在北方赚来的钱邮寄回南方,文章结尾作者是这样感叹的:经过这些人几代的自发迁徙、改变和货币财富的回流带动,也包括学习北方先进理念和具备掌握技术人们的往来,若干年后英国不自觉消灭了南北差异,整个英国地域差异和人员配置从此逐渐趋于平衡,加之后来政府引导和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契机,英国具备了一跃成为超级帝国时代的积蓄、机遇。其实,从个体而言我们是否在仿效英国我不得而知,历史自有后人评,但一个明显的体会,就是当时我国南北收入几乎十倍的差异,无意成为了一种无形招呼的号角和吸引眼球的粘结剂,驱动力强烈地召唤者众多各行业的人力资源大军,奔赴南方,当时社会流行把这种行为称之为“下海”!这一时期的高峰大洪流,发生在一九九三年到二零零三年,这十年间最为突出,无数层次和各行各业廉价劳动力,成就了南方的繁荣和改变。广东一带社会财富急剧聚集,而这一时期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每时每刻都在书写着传奇,工业开发区扯旗连片出现,城镇化和卫星村镇快速形成,各种专业化的集散和区域集中也在形成……,温饱过来的人们在逐渐追求着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先进产品和技术及思潮,随着南下打工者这个特殊载体,架通与内地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带动着祖国北方改革思潮的萌动和起步。在一九九八年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随着香港和内地金融阻击战的结束,趁着周边国家和经济体都在“疗伤”的时机,南方沿海迅急抓住了曾经让国人羡慕的“亚洲四小龙“调整契机,在先后五年的时间里,南方奇迹般的冒出了很多的传奇:昔日来南方打工最初那些小作坊工厂,经过埋头奋斗和原始资本的积累,破茧成蝶,变作坊成为现代模式的工厂或公司,现代模式工厂则又变成了集团,很多打工者摇身一变做起了老板,成为后来被称为创业者的先驱。我身处的东莞市,每次出去感觉处处都在建设和开工,市区道路和公共设施也日渐改善,很多周围昔日红土的道路和自然树木逐步被宽阔的马路、工业区及人工绿化取代,富裕起来的当地居民也让我们这些外地人感慨和吃惊,偏僻穷渔村和村镇也加入了座座现代化的卫星城市行列,几日不出去可能就让你顿生些许的陌生感,随之传统生活方式也加进了喝茶、休闲和尽情享受生活元素,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感受到了生活和时代改造的思绪澎湃,那个奋进的年代和岁月不时书写着传奇,曾经有几年东莞市的财政基础设施投入居然赶上了整个西安市年均增长,这让人大惊失色了很久。这就是积攒后的急剧爆发,特别是在二零零零年前后的几年里,南方的很多城市,从积聚多年财富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迁。

  大到市政基础、小到家家户户的收入及村镇面貌都让人惊愕,我身边显着故事很能说明这点,记得在我们公司里有位从高校毕业分配来的同事,由于上了高校自己的户口被从东莞市区某村镇给迁移了出来,算算他当时在我们公司年总收入也就三万多元,而当年他们镇上年人均分红则是达到惊人的七万多元,就连什么都不干的老人和出生小孩一样也能分得到这笔红利,我们都嘲笑他不该上大学丢弃村民的身份,这虽然是嘲讽和奚落,但很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变迁和变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