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返企
近那几年,都是年年有调整旧房分配。分房和买新房那段时间,公司就像过节一样。随后分配了旧房的都各自忙乎装修和粉刷。我幸运按照政策,搭上了最后几名的排名班车,算是终于分到了公司的一套房子。所谓一套,当时是两家共用一套,单元房是两间屋子各家一间的楼房,卫生间和厨房两家共用。那时按照我的条件及公司规定,我只能分到十五平米的小房间,对面的大房子分给了另外一家。虽然这是五十年代的旧楼房,但不论如何,都比在农村租的房子方便,有暖气、厕所和厨房,也都在屋子里,自来水和下水也有,而且还可以享受当时公司水电的优惠价格。分到房子的那些日子,我们家开心的不得了,心里也暖暖的。在那个还是计划经济占主流和习惯的内地,附近可供购买的商品房少,人们的观念,还是很落后,再说收入也少,大家都宁可等单位的分房,也很少去买外面稀缺的商品房资源,是习惯还是本能,可以说都是,也都不是,只能说是习惯。

  我分到的房子,是在最高层的五楼,和我们分在一个屋子的人家,由于当时一个门洞同层对门一套,还属于他家,所以他们做饭和主要的活动,都在对门的一套房里,只是那户的孙子,晚上才会在我们那套里的南屋子睡觉,所以整套房子里的厨房,就归我们做饭,卫生间也是我们用的多。因为都是一个厂子的职工,对门那套屋子的人家,大家平日也很客气。

  分到房,拿到钥匙的第三天,我就开始收拾房子了。请来外面做装修的人员,简单的把房子里面,用白灰刷了一遍,屋里的暖气管道,在单位要了些防锈漆,我亲自动手刷了,又换了盏瓦数大点的日光灯,灶台收拾整齐,接着买了台煤气灶。后来,我发现以前的蜂窝炉竟然下岗了,并成了累赘,被放在厨房的门后,最后终于还是被卖给了收破烂的,算结束了它在我们家的义务。所有这样的折腾,近乎半个月,我们是想赶着一九九八那年过春节前,就搬进了这个严格意义自己的家,也结束了四年租住农村的历史。

  搬家的那些日子,找了几个搬家的师傅,把我原来租住农村屋子结婚用的旧家具,搬了过来,孩子的小床也搬了过来,我们的小东西和家物,都是每天下班一点点来回自己搬的。说也急迫,竟然忘记了搬家前,放一串鞭炮,因为我们的搬家,实在是拉的够长的。但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用自行车搬运电视的经历。当时孩子也就三岁多点,那天,我自行车前梁坐着孩子,后面座上放着装电视的纸箱,爱人当时在后面扶着电视纸箱,我小心翼翼的推着自行车的扶手在走。那刻,爱人半开玩笑着问我,如果在孩子跌落和电视跌落之间,你会选择先救那个。

  “”这不是丈母娘和老婆掉河里的翻版选择题吗?”,我笑着说。

  嘴里正说着当然救孩子的时候,一拐弯,自行车还真的摇摆一下,我扶孩子的另一只手,本能的去抓稳电视,防它从自行车上跌落,可没想到,这下却真的让孩子从自行车的横梁上给出溜了下去,孩子躺在了地上。赶紧把车子支起来,去拉孩子!还好,孩子小,重量轻,没大碍,但着实把我们吓了一下。回想整个的历程,随后的路上传来了我的哈哈笑声,爱人一个劲埋怨我一路。陕西这地方也怪,说什么就来什么,这个经历,多年后我们还经常提及,经常回味。

  单位的房子,虽是多年的旧房,但的确是感觉到了很多的方便。一九九七年的冬天,再也没有了之前租房没暖气的煎熬,起码孩子的小手,可以在屋子伸出来,小屋的温暖,在那年的冬天实在让人记忆深刻,我们的取暖方式,从此告别了煤球烟囱时代。算起自己分配到国营单位,这刻,才真正意义上享受到了单位的福利,尽管那时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没有暖气,但已经够幸福的了。在北风呼啸和雪花飘零的日子,我站在窗前,看着屋外,思绪万千,并感慨颇多,幸福感升腾。之前在农村租住的时候,每次遇到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