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感受
�脑房出来的几位电脑操作女同事,还没有抢上合适的,弄得大家一阵打趣和嘲讽,就这么热闹将近二十多分钟,大伙才陆续各自的散开去,忙公务。此时,我的位置周围还剩余下罗主管、陈立和老朱及谭同事,四位工艺科的元老级人物了,他们还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扯着内地生活、上班等相关的话题,弄的周围的同事,一边忙于手中的活路,还在竖耳“偷听”。其实,总的来说工艺科大家的工作气氛,平时还是很融洽的,同事之间都在忙自己事情的同时,只要有人需要大家帮忙,其他人都乐于帮助,这与罗主管和老朱平时的管理有方是分不开,所以,工作在这样的环境,大家都并没有拘谨和胆怯的想法。

  象老朱、罗主管还有谭同事,这三位都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人士,无论是在外企的资历、经验和处事世故及老练,平时都得到大家的首肯和尊敬。而我和陈立、陈同事、文员阿清等几个,都是二十六七到三十出头之间的年龄,算是中间梯队吧,其他几位同事,包括电脑房的,还有后来招聘的几个,都是年轻和资历浅的,算是第三梯队,所以,大家在部门内都自觉的遵循着,互敬互爱的传统。这与之前,我工作过的那个日资企业的严肃、死板和上班郁闷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到此,我还是很认可这家企业氛围和文化的,大家各司其责,又没有勾心斗角。

  工作将近十个月以来,部门内部的职员队伍,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只要平时注意把握做事和办公室文化的那个度,大伙的关系还是很是融洽的,部门上上下下也认可我的存在,尽管,我不是什么主要角色,但自己承担一摊的事情,处理得还算得心应手。时间久了,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仁都还比较肯定我,我感觉也不错!

  在这样的快乐工作中,不知不觉又溜走了近四个月,时间一晃,就到了一九九六年春节了。随后又是随着外出打工的大军,预定飞机票,回家探亲,和与家人聚会。

  过完春节,等再返回单位上班后,公司的业务,也在逐渐扩大,我们部门也招聘进了些新的同事,里面的位置都坐满了,后来,在办公室外面的位置上也都有了本部门工作的同事,整个部门人员,比之前扩大了将近一倍。在那个年代,虽然跳槽是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了,但如果你在一家公司里,做到一年以上还没有离开,那就基本算是老员工了。

  搬进新厂区后,公司一下冒出了很多的部门,比如品质部、企划部、电脑部、货仓部、后勤部、员工关系组都逐步建立了,公司一下由两三千人,急速膨胀到了五千名员工。平时和我们部门业务关系紧密的几个部门,分别是品质部、生产部各部门、五金部、塑胶部及附属的模具房、货仓部、计划部等等。具体到我们部门的业务细分上,主要是处理产品,从试制、小批到大批量整个过程中所有零件,及其加工这些零件工具和模具的问题处理,过程则具体到,从开始到最终移交给生产线,这都有我们的参与的身影。经常会碰到几个产品,同时上线生产和跟踪的情景。之后,随着产品型号和品种的急剧扩大,我们部门的人员也被划分成了服务耳机和喇叭箱生产两大组,每组里面又有很多的小组,围绕生产开展工作,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交叉着互相帮忙去处理,整个过程的管理和协调,都由罗主管和老朱掌控。后来,我们这些业务技术骨干,基本都是各自倾向为一类或一批相近的产品,多人数人一组或者交叉。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忙碌着工作。

  问题多了,接触到相关部门的主管,也就频繁了起来,逐渐的大家也都熟悉了起来,相同和临近部门之间的人员的脾气,也都心中有了数,那些是可以工作中深交和泛泛应酬之辈,也逐渐游刃有余于他们之间。比如,品质部是管理产品和半成品放行的部门,所以和这些部门的人打交道一定要小心和谨慎,态度要和蔼,手续齐全,并要有证据,否则你负责的产品,就要磕绊和拖延,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