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命运拐点
  第947章 命运拐点

  年纪大的那位,名叫马凤山,上飞研究所所长,同时还是运十总设计师。

  四十来岁的那位,则是上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上航远东技术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周吉生。这位也是个名人,算是马凤山马老的学生。

  在是否与麦道公司合作的这件事上,马总工的态度是犹豫的。

  他很清楚,双方合作肯定会挤占运十的研发经费,但同时他也很清楚,运十在很多技术方面并不成熟。譬如运十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10吨,空重58吨。同类型机型中,波音707-320b空重66吨,最大起飞重量151吨,c-135空重45吨,最大起飞重量135吨,其载荷能力都是远远超过运-10。

  运载能力不足限制了运十的成长空间。

  首先,载客量如果以最大航程8300公里核算,只能搭在五吨,商飞的价值不大;其次是改造成加油机,可是轰6改造的加油机,很轻松达到载油量50吨,又领先运十一筹;再如预警机,与空警-2000采用的伊尔-76平台和美国e-3采用的波音707-320b平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再有一个重要问题是,配套的涡扇8发动机,一直没有攻克技术难关,导致运十的下一步工作,迟迟无法展开。

  这些技术上的不足,让马总工对与麦道公司深入合作,持有期盼态度。

  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也因此,他坚持在合同中加入“联合开发新飞机”条款,并放下运十的后续研发,毅然接受上航工业集团的邀请,担任中方技术代表团团长,准备在今天的第二阶段合作签约之后,赴麦道公司参加高涵道比(桨扇)技术项目合作研究。

  之所以和学生周吉生出现在楼道口,是因为周吉生和运十副总工程不时前往京城向航空工业部递交今年的运十研发经费申请,刚刚从国内来香江,他想问问情况。

  这算是另外一个项目,不好当着其他人聊,又犯了烟瘾,两人躲到安全通道抽颗烟……

  哪曾想,意外地听到卢灿对运十命运的断语,以及对麦道公司的评价。

  至于“运十命运”,此前也有不少“下马”的言论传出,但在他看来,国家前后投入了数亿元用于研发,十多年的辛苦,肯定不会轻易砍掉这个项目,因此马总工并不很担心。

  真正让他担心的是卢灿有关“麦道公司会被收购”的消息。

  一旦麦道公司被波音收购,意味着之前的谈判,都要作废,想要学技术,怕是不容易!

  所以,当卢灿停下脚步时,他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位同志……你刚才说的麦道公司亏损,你有数据吗?会不会是谣言?”

  要知道,此时的麦道公司,可是顶着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的名头,很显赫的。

  卢灿回头,看着对方佝偻的身躯和期盼的眼神,原本想说自己就是信口开河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沉默了会儿,点点头,“我有一部分数据,可以提供给你们。不过……麦道是上市公司,如果能安排专业人士,查查他们的财务报表,不难发现。”

  卢系资本要大规模进军华尔街,故而对华尔街上市的中大型企业经营数据,都有收集,麦道公司规模不小,自然也在调查范围内。

  “同志贵姓?”马总工往前一步,还将怀中的红双喜拿出来,打算递给卢灿一根。

  卢灿摆摆手,“姓名什么的不重要,我安排人送资料来,半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