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
/>
这天已经是年三十了,余庆国天没亮就启程,想赶在中午前返回。
到了余庆妍家里,他先给余庆妍割了十斤野猪肉,野生鸡鸭兔各留一只,其他的根据对方所送厚礼的价值,悄悄地挨门挨户把野味送过去,每家都有一只野鸡、一只野鸭、一只野兔和一大块野猪肉,就是分量有大小,排骨下水等谁要再送来。
对方不在意礼物是否和肉价相等,送的礼物最低值十几块,只要有四五斤肉就满足了,余庆国却不愿占便宜,他按着余庆妍记录的礼物价值送野味。
所有野味都没按七八毛和九毛一斤算,而是按一块一斤,比黑市便宜多了。
别看比供销社卖贵了一两毛,可是拿到手的各家各户心里都高兴得很,这一二十斤的分量可比自己说的四五斤多了好几倍,中午就能炖肉,过个肥年绰绰有余。
要是不用以物易物,而是掏钱买的话就更好了,如果不是为了过个好年,那些凭票买的东西他们可真舍不得送给余庆妍,所幸那些都是他们自己柜台上卖的东西,自己手里颇有节余,以后也有机会再弄到手。
送完七家后野味还剩下四分之一,余庆妍的上司廖主任就住在她家的隔壁,特别喜欢吃野味,送的礼价值三十元,得了不少野味。得知野味有剩,他提起过年后嫁到上海的女儿和女婿回来探亲,自己家需要准备大量好菜招待,立刻包圆了剩下的所有野味,光野猪肉就有三十多斤,另外野鸡有四只,野兔子有两只,野鸭有一只,排骨还剩三斤多,猪头剩半个。
廖主任急急忙忙地先下手为强,不用凭票,为啥不买?这么多肉,凭票购买的话,自己得攒好几年,攒够了票还未必能买到肉,就像今年没买到肉的那些职工一样。
“余同志,你这兄弟可真不错,仁义,有本事,有志气,我不就是送了一条羊毛毯给你嘛?你兄弟就回我这么重的礼,和你不愧是亲姐弟,都是干大事的料!”廖主任说完,转身拍拍余庆国的肩膀,“小伙子,以后常来,我家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有这么一条路子,以后一大家子九口人就不用精打细算地吃那每个月一两斤肉了。
话不用说得太清楚,大伙儿都心知肚明。
乘着门外无人走动,廖主任飞快地拎走了最后的野味,跑进自己家,没提钱和东西的事儿,但是没过多久,廖主任的妻子赵军玲就拎着四只冻梨过来串门儿了。
“快过年了,东西分的分,穿的穿,布料也都做新衣裳了,手里没啥新东西,就我女儿前儿寄的东西里有一块新手帕,我拿给你用吧,看你手帕破的。”赵军玲低声说着,塞了一个新的手帕包到余庆妍手里,余庆妍捏了捏,是钞票。
等赵军玲离开后她打开手帕一看,里头果然包着一卷大团结,数一数有十张,“嘿,廖主任一个月的工资,真是大手笔!庆国,拿去,下回送野味来别忘了廖主任就行。”
要说聪明人,还是廖主任为第一,其他人没想到以后,就他想到了。
余庆妍一家六口,分的房子也就两室一厅,自己夫妻一间,四个儿子一间,没有和公婆住在一起。此时丈夫赵建国和儿子都在公婆那里包饺子,家里就自己和大弟,所以把门一关,她放心地把钱递给了余庆国,不怕被人知道。
余庆国不客气地收了,打包各家给的东西时,他把布料整理出来想留给外甥做衣服,却被余庆妍婉拒,道:“给啥给?我是你姐,客气啥?家里人都不缺衣服穿,拿回去自己做衣服。你别觉得我吃亏了,咱家哪年不给好几十斤肉?去年粮食不够吃,你可是送了一百斤黑面过来,今年�
这天已经是年三十了,余庆国天没亮就启程,想赶在中午前返回。
到了余庆妍家里,他先给余庆妍割了十斤野猪肉,野生鸡鸭兔各留一只,其他的根据对方所送厚礼的价值,悄悄地挨门挨户把野味送过去,每家都有一只野鸡、一只野鸭、一只野兔和一大块野猪肉,就是分量有大小,排骨下水等谁要再送来。
对方不在意礼物是否和肉价相等,送的礼物最低值十几块,只要有四五斤肉就满足了,余庆国却不愿占便宜,他按着余庆妍记录的礼物价值送野味。
所有野味都没按七八毛和九毛一斤算,而是按一块一斤,比黑市便宜多了。
别看比供销社卖贵了一两毛,可是拿到手的各家各户心里都高兴得很,这一二十斤的分量可比自己说的四五斤多了好几倍,中午就能炖肉,过个肥年绰绰有余。
要是不用以物易物,而是掏钱买的话就更好了,如果不是为了过个好年,那些凭票买的东西他们可真舍不得送给余庆妍,所幸那些都是他们自己柜台上卖的东西,自己手里颇有节余,以后也有机会再弄到手。
送完七家后野味还剩下四分之一,余庆妍的上司廖主任就住在她家的隔壁,特别喜欢吃野味,送的礼价值三十元,得了不少野味。得知野味有剩,他提起过年后嫁到上海的女儿和女婿回来探亲,自己家需要准备大量好菜招待,立刻包圆了剩下的所有野味,光野猪肉就有三十多斤,另外野鸡有四只,野兔子有两只,野鸭有一只,排骨还剩三斤多,猪头剩半个。
廖主任急急忙忙地先下手为强,不用凭票,为啥不买?这么多肉,凭票购买的话,自己得攒好几年,攒够了票还未必能买到肉,就像今年没买到肉的那些职工一样。
“余同志,你这兄弟可真不错,仁义,有本事,有志气,我不就是送了一条羊毛毯给你嘛?你兄弟就回我这么重的礼,和你不愧是亲姐弟,都是干大事的料!”廖主任说完,转身拍拍余庆国的肩膀,“小伙子,以后常来,我家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有这么一条路子,以后一大家子九口人就不用精打细算地吃那每个月一两斤肉了。
话不用说得太清楚,大伙儿都心知肚明。
乘着门外无人走动,廖主任飞快地拎走了最后的野味,跑进自己家,没提钱和东西的事儿,但是没过多久,廖主任的妻子赵军玲就拎着四只冻梨过来串门儿了。
“快过年了,东西分的分,穿的穿,布料也都做新衣裳了,手里没啥新东西,就我女儿前儿寄的东西里有一块新手帕,我拿给你用吧,看你手帕破的。”赵军玲低声说着,塞了一个新的手帕包到余庆妍手里,余庆妍捏了捏,是钞票。
等赵军玲离开后她打开手帕一看,里头果然包着一卷大团结,数一数有十张,“嘿,廖主任一个月的工资,真是大手笔!庆国,拿去,下回送野味来别忘了廖主任就行。”
要说聪明人,还是廖主任为第一,其他人没想到以后,就他想到了。
余庆妍一家六口,分的房子也就两室一厅,自己夫妻一间,四个儿子一间,没有和公婆住在一起。此时丈夫赵建国和儿子都在公婆那里包饺子,家里就自己和大弟,所以把门一关,她放心地把钱递给了余庆国,不怕被人知道。
余庆国不客气地收了,打包各家给的东西时,他把布料整理出来想留给外甥做衣服,却被余庆妍婉拒,道:“给啥给?我是你姐,客气啥?家里人都不缺衣服穿,拿回去自己做衣服。你别觉得我吃亏了,咱家哪年不给好几十斤肉?去年粮食不够吃,你可是送了一百斤黑面过来,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