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
有了恒丰堂的先例,其他商家也纷纷行动了起来,眼看着热潮已经过去,想要借助钱庄之力的商家都已经办好了手续挪腾出了银子,这件事掀起的波浪已经平息了下来,却没想到,李煦却开始找那些还没有和钱庄联络的商家谈话了。
这些事情年轻的东家和掌柜也都清楚,掌柜会这么问,是因为他们锦缎堂并不是苏州惹眼的大商铺,上一次皇上南巡,他们报效了五百两,这是他们这种中小型铺面的平均水准,而五百两的银子还不需要去找钱庄借钱。
哪知道那李家人上门,张口就是五千两,这可是大大超出了掌柜的意料之外,好在他们东家正好在铺子里,倒是省了掌柜的一番麻烦,直接把麻烦说了出来。
只听那年轻的东家沉吟了一番才说道:“他这么做,可是坏了咱们的规矩。先去找找会首,看看是怎么个章程。”
苏杭丝织繁茂,依托于此的商户林立,为了在大商户的面前能够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中小型的商户联合起来组织了苏织商会,那年轻的东家所提到的会首,就是这商会的领头人。
那掌柜应下后便忙派人去做这件事,哪知道会首那里也是得了李家传过去的消息,掌柜和东家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会首的态度很无奈,他们的规矩,碰上李煦这样的强权,也只能轰然崩塌了。
“会首说,事急从权,让咱们不要触怒李大人。”那人汇报了这句后,掌柜便让他先下去了,然后转回头看向自家东家,神色有些薄怒,而那东家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去打听打听,李煦这次到底联系了多少家商铺,这件事只怕非同小可,打听清楚了,可要叫少主那里知道。”东家吩咐道。
这年轻的东家叫做彭知礼,并非江南人士,而是山东人。祖传银楼生意,从万象居刚刚崛起的时候,他们家的银楼就借着自家的产业和万象居有了合作,承揽了万象居不少的银器订购单子,产业迅速膨胀了起来,他们彭家也从普通人家,变成了和当地的陈家、周家、赵家齐名的大家族,是当之无愧的新贵。
可惜生意兴隆、家产倍增后,麻烦也接踵而至。彭家这一族世代居于山东,族中信奉祖训耕读传家,出过不少的官员和乡绅,对于行商贾事情很是鄙夷,他们这一支自从开了银楼之后,便和族中关系远了不少,一向都被族老们斥责为坏了规矩,每年回去祭祖都会被冷嘲热讽。
成为新贵之后,彭知礼的父亲为了他们这一支能够重新在家族中获得地位,花了大量的银子为族里翻新宗祠和学堂。耗资巨大之后,果然族中对他们这一支的态度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还没享受多少时日族中之人不再鄙夷的目光,他父亲就被族老们拉去商量,希望能够用田地换得银楼的份子。
当初他们这一支之所以离开家族去城里面经商,也是因为他祖父染上了赌这个字,败光了家产不说,还贱卖了家里所有的田地。后来彭知礼的父亲也动过把田地再买回来的心思,毕竟当初买地的也是族里人,大家都是自己人,这事儿应该能够商量。
哪里知道他父亲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那族人漫天要价不说,还不肯把原本的土地卖回给彭知礼的父亲,要把他名下最贫瘠的那几块地卖回去,他父亲当然不能答应,愤而去找族老评理,却铩羽而归,没有一个族老是站在他父亲这一边。
如今他们这一支衣锦还乡,没等他父亲提出田地的事情,族老们倒是先提了出来,不仅当初他们家二十亩的田地原样奉还,族老们还都愿意将他们自家的田地卖一部分给父亲。他们不要银子,要入股到彭家银楼的声音里。
这事本来�
有了恒丰堂的先例,其他商家也纷纷行动了起来,眼看着热潮已经过去,想要借助钱庄之力的商家都已经办好了手续挪腾出了银子,这件事掀起的波浪已经平息了下来,却没想到,李煦却开始找那些还没有和钱庄联络的商家谈话了。
这些事情年轻的东家和掌柜也都清楚,掌柜会这么问,是因为他们锦缎堂并不是苏州惹眼的大商铺,上一次皇上南巡,他们报效了五百两,这是他们这种中小型铺面的平均水准,而五百两的银子还不需要去找钱庄借钱。
哪知道那李家人上门,张口就是五千两,这可是大大超出了掌柜的意料之外,好在他们东家正好在铺子里,倒是省了掌柜的一番麻烦,直接把麻烦说了出来。
只听那年轻的东家沉吟了一番才说道:“他这么做,可是坏了咱们的规矩。先去找找会首,看看是怎么个章程。”
苏杭丝织繁茂,依托于此的商户林立,为了在大商户的面前能够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中小型的商户联合起来组织了苏织商会,那年轻的东家所提到的会首,就是这商会的领头人。
那掌柜应下后便忙派人去做这件事,哪知道会首那里也是得了李家传过去的消息,掌柜和东家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会首的态度很无奈,他们的规矩,碰上李煦这样的强权,也只能轰然崩塌了。
“会首说,事急从权,让咱们不要触怒李大人。”那人汇报了这句后,掌柜便让他先下去了,然后转回头看向自家东家,神色有些薄怒,而那东家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去打听打听,李煦这次到底联系了多少家商铺,这件事只怕非同小可,打听清楚了,可要叫少主那里知道。”东家吩咐道。
这年轻的东家叫做彭知礼,并非江南人士,而是山东人。祖传银楼生意,从万象居刚刚崛起的时候,他们家的银楼就借着自家的产业和万象居有了合作,承揽了万象居不少的银器订购单子,产业迅速膨胀了起来,他们彭家也从普通人家,变成了和当地的陈家、周家、赵家齐名的大家族,是当之无愧的新贵。
可惜生意兴隆、家产倍增后,麻烦也接踵而至。彭家这一族世代居于山东,族中信奉祖训耕读传家,出过不少的官员和乡绅,对于行商贾事情很是鄙夷,他们这一支自从开了银楼之后,便和族中关系远了不少,一向都被族老们斥责为坏了规矩,每年回去祭祖都会被冷嘲热讽。
成为新贵之后,彭知礼的父亲为了他们这一支能够重新在家族中获得地位,花了大量的银子为族里翻新宗祠和学堂。耗资巨大之后,果然族中对他们这一支的态度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还没享受多少时日族中之人不再鄙夷的目光,他父亲就被族老们拉去商量,希望能够用田地换得银楼的份子。
当初他们这一支之所以离开家族去城里面经商,也是因为他祖父染上了赌这个字,败光了家产不说,还贱卖了家里所有的田地。后来彭知礼的父亲也动过把田地再买回来的心思,毕竟当初买地的也是族里人,大家都是自己人,这事儿应该能够商量。
哪里知道他父亲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那族人漫天要价不说,还不肯把原本的土地卖回给彭知礼的父亲,要把他名下最贫瘠的那几块地卖回去,他父亲当然不能答应,愤而去找族老评理,却铩羽而归,没有一个族老是站在他父亲这一边。
如今他们这一支衣锦还乡,没等他父亲提出田地的事情,族老们倒是先提了出来,不仅当初他们家二十亩的田地原样奉还,族老们还都愿意将他们自家的田地卖一部分给父亲。他们不要银子,要入股到彭家银楼的声音里。
这事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