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喜忧参半
  永乐二年十一月十六。喜神正南,财神在东,宜出行,宜婚嫁,忌破土。

  扬州府台林大人的买妾之礼就在今日。

  讨老婆和纳小妾看起来是一个意思,其实里头的讲究很多,区别也很大。

  纳妾不能说是娶,得说是“买”,可见小妾的地位低下。在婚后的生活中小妾的地位如何,在婚礼上就可以看出许多端倪。

  对于纳妾仪式上的吹打班子都有严格的要求,规模和档次绝对无法于结发夫妻的婚礼相提并论,就是抬着新人的花轿也有所不同,而且不能走中门,一定要从偏们入宅……

  府台大人心纳的两个小妾本就是内宅的大丫头,能够升到偏房的位置也是理所应当,肯定是经过正室夫人同意了的。这两个小妾原来就是杜月娘带过来的下人,即便是待遇低一点,其地位也算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提升。

  纳妾的场面见的多了,人们也并不关心那两个小妾,只是想过来凑个热闹。

  扬州一地的父母官,府台大人纳星之喜。自然是要去贺一贺的。

  因为纳妾不算是正式的婚姻,也不想弄的很隆重,所以林三洪并没有邀请很多人。受邀的多是几个衙门的首脑和地方士绅名望之流。

  一过了前堂,后宅入门的显眼处挂着一副字条,据说是府台大人的手书:谢绝礼金。

  官场当中的婚丧嫁娶是大部分情况下会演变成收受贿赂的仪式,很多官员都打着红白喜事的幌子大肆收受礼金,哪怕是家里的小妾过生日也恨不得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好收取更多的银子。

  林三洪如此直白的写出“谢绝礼金”的字条公之于众,显然是为了避嫌,免得有人念碎嘴子,说扬州府台借机捞钱!

  阶前是七八张桌子,略略的备了点酒肴,算是酬谢宾客的宴席,一身吉服的林三洪站于阶上,团手做了四方揖,微笑着大声说道:“今日林某内宅当中有了喜事,邀请的都是各处同僚与地方名流,大伙都知道我的为人。若是知我爱我,礼金什么的也就不要拿出来了。咱们给朝廷办事的,就应该处处谨慎,修德养心嘛。话就说到这里,林某备了点薄酒,以酬诸位谊情,诸位可以多用些……”

  相对于林三洪现在的身份,把纳妾的仪式弄成这样确实可以用寒酸二字来形容,不过大家都是做官的,也知道林三洪的苦衷。若是不想做贪官不想借机收敛钱财。也只能这么多了。

  能在受邀之类的,不是和府台衙门关系密切的官员,就是地方上极有名望的富户士绅,在很多事情上,都要仰仗府台大人,不送点礼物肯定说不过去。

  借着府台大人有喜事的机会,就抱着大把的银子来送礼,只有向下的土财主才会这么愚蠢。在场众人都是真正懂规矩明事理的精明之辈,就算林三洪不挂出“谢绝礼金”的幌子,也不可能这么干。

  金银首饰这种东西太显眼,而且不值几个,在府台大人的婚礼上绝对不会拿出这种不上台面的东西。“随随便便”拿出几串渤海珠的珠串儿,这些货真价实的玩意儿外人很难知道其真正价值,就算当面拿出来也可以说成是送给新人的“添妆小礼”。或者是连礼单子也不上,直接塞给唱礼的一块黄玉或者极品翡翠小雕刻,完全可以看做是私人之间的馈赠,是送给府台大人装饰把玩之用。不仅可以做到不显山不露水,而且价值远胜金银。这样的“雅玩之物就是老百姓也经常相互馈赠,怎么说不能算是收受礼金了吧?

  扬州地方上的几个富商,也不屑于送什么金银钱财,弄点古董玉器什么的。就说是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