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豪霸雄主?
人,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只要和皇位牵连上,任何人都不得信任。为了争夺皇位,父子相残之事已屡见不鲜,朱棣在大王爷处安插几个耳目其实不算多么稀奇的事情。
要是照此推算,汉王朱高炽处肯定也有朱棣的眼线!这是绝对的
就听朱棣继续说道:“你为人宽厚本没有错,但是我儿终究是没有看明白大势……”
说着说着,朱棣就把话题扯到了林三洪身上:“便如林三洪者,他就是个看清楚大势的……”
听朱棣说到自己,林三洪不敢插嘴,急忙再次跪倒——这个时刻绝对不是个臣子该说话的时候,不管说的对错,在这个时候说任何话都,本身就是错的。何况朱棣这个人也不是轻易能被臣子所左右的软弱皇帝!
“以前种种不必再说,便如这次的湖广之事,林三洪若是不朱棣大势,焉敢做出如此惊天动地之举?”朱棣的语气带着一点不快,林三洪已经很清楚的察觉到了:“格杀地方大员,逼迫藩王的同时,也在逼迫朕,就是因为他朱棣大势在此,即便是朕也不得不按照他划定的路线去走……”
“罪臣万死!”
“你先别急着说万死,你做的也没有错,只是本心未必就真的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
皇帝说出这话已经是相当严重了,林三洪也唯恐喜怒无常的朱棣降罪,连连磕头请罪:“当时情况紧急,万岁又在事先……罪臣无奈,又立功心切,只有行险……”
“你不必多言,朕心中有数!”朱棣语气愈发森森然:“当时你或许真的有立功心切的想法,不过归根到底你根本就没有想过朕,也没有想过社稷江山,只是想着在湖广之事上为你的汉王扳回一局。不必说了,你的事情一会朕自有处置!”
掏心斩首这种战术用来对付藩王,朱棣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这种做法的风险太大,稍有差池整个大明王朝立刻就会陷入内战,烽火连天狼烟四起是朱棣绝对不能接受的。可江山不是他林三洪的,他可以冒这个险,所以朱棣说他本事是有,忠诚之心未必就有。即便确实有几分血诚,那也是对朱高煦而不是对皇帝。
这也是林三洪最让朱棣不喜之处。
说过了林三洪,朱棣继续对大王爷朱高炽说道:“林三洪之本心如何先不去讲,其知晓大势,所以能建大功。炽儿在这一点上就不如他了!你本已有了根基,却处处故作宽仁,处处示好于士林文臣。或许可以博个贤王的美名,可我儿你想过没有,贤这一字最是误人呐!贤有何用?若说宽仁于士林知礼于天下,难道你还可以胜过前革朝的么?”
前任皇帝建文也是素有贤名,对于读书人也很认可,可结局如何?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皇帝说什么都是对的。朱高炽也不敢做任何辩解,赶紧跪倒:“父皇圣训,儿臣谨记,以后……”“处处示人以贤,却不象贤。”朱棣很慈爱的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现如今我大明正是开拓进取之时,朕需要的是能够踏踏实实做实事之人,无论是谁,只要真真正正的做了实事,朕都会看在眼里。朕的意思你可明白了?”
“父皇当头棒喝,儿臣明白。”
“不管你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朕能指点到这个地步,已算是尽心尽力,以后就看你如何作为了。”朱棣根本就没有让朱高炽站起来的意思,而是挥手说道:“煦儿上前。”
刚才听到父亲称赞兄长朱高炽,汉王朱高炽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唯恐父皇当时就允了立达王爷为太子。可父亲称赞了�
只要和皇位牵连上,任何人都不得信任。为了争夺皇位,父子相残之事已屡见不鲜,朱棣在大王爷处安插几个耳目其实不算多么稀奇的事情。
要是照此推算,汉王朱高炽处肯定也有朱棣的眼线!这是绝对的
就听朱棣继续说道:“你为人宽厚本没有错,但是我儿终究是没有看明白大势……”
说着说着,朱棣就把话题扯到了林三洪身上:“便如林三洪者,他就是个看清楚大势的……”
听朱棣说到自己,林三洪不敢插嘴,急忙再次跪倒——这个时刻绝对不是个臣子该说话的时候,不管说的对错,在这个时候说任何话都,本身就是错的。何况朱棣这个人也不是轻易能被臣子所左右的软弱皇帝!
“以前种种不必再说,便如这次的湖广之事,林三洪若是不朱棣大势,焉敢做出如此惊天动地之举?”朱棣的语气带着一点不快,林三洪已经很清楚的察觉到了:“格杀地方大员,逼迫藩王的同时,也在逼迫朕,就是因为他朱棣大势在此,即便是朕也不得不按照他划定的路线去走……”
“罪臣万死!”
“你先别急着说万死,你做的也没有错,只是本心未必就真的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
皇帝说出这话已经是相当严重了,林三洪也唯恐喜怒无常的朱棣降罪,连连磕头请罪:“当时情况紧急,万岁又在事先……罪臣无奈,又立功心切,只有行险……”
“你不必多言,朕心中有数!”朱棣语气愈发森森然:“当时你或许真的有立功心切的想法,不过归根到底你根本就没有想过朕,也没有想过社稷江山,只是想着在湖广之事上为你的汉王扳回一局。不必说了,你的事情一会朕自有处置!”
掏心斩首这种战术用来对付藩王,朱棣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这种做法的风险太大,稍有差池整个大明王朝立刻就会陷入内战,烽火连天狼烟四起是朱棣绝对不能接受的。可江山不是他林三洪的,他可以冒这个险,所以朱棣说他本事是有,忠诚之心未必就有。即便确实有几分血诚,那也是对朱高煦而不是对皇帝。
这也是林三洪最让朱棣不喜之处。
说过了林三洪,朱棣继续对大王爷朱高炽说道:“林三洪之本心如何先不去讲,其知晓大势,所以能建大功。炽儿在这一点上就不如他了!你本已有了根基,却处处故作宽仁,处处示好于士林文臣。或许可以博个贤王的美名,可我儿你想过没有,贤这一字最是误人呐!贤有何用?若说宽仁于士林知礼于天下,难道你还可以胜过前革朝的么?”
前任皇帝建文也是素有贤名,对于读书人也很认可,可结局如何?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皇帝说什么都是对的。朱高炽也不敢做任何辩解,赶紧跪倒:“父皇圣训,儿臣谨记,以后……”“处处示人以贤,却不象贤。”朱棣很慈爱的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现如今我大明正是开拓进取之时,朕需要的是能够踏踏实实做实事之人,无论是谁,只要真真正正的做了实事,朕都会看在眼里。朕的意思你可明白了?”
“父皇当头棒喝,儿臣明白。”
“不管你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朕能指点到这个地步,已算是尽心尽力,以后就看你如何作为了。”朱棣根本就没有让朱高炽站起来的意思,而是挥手说道:“煦儿上前。”
刚才听到父亲称赞兄长朱高炽,汉王朱高炽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唯恐父皇当时就允了立达王爷为太子。可父亲称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