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豪霸雄主?
�这个原则性的规则面前,没有任何商量妥协的余地。这也等于是确定了大明王朝未来的走势——以传承的名义,在法理上把大规模扩张作为国策!
“等藩王之事完全解决之后,此国策即明告天下。”朱棣示意跪在面前的两个儿子起身,语气已经缓和了许多:“你们都是聪明人,想来也知道朕为何要叫你们来吧?”
确定国策这种事情,本来是应该和内阁以及燕王系的勋臣们会同商议。但是强势的朱棣根本就不理会内阁的书呆子们,而燕王系的旧部又可以完全驾驭,所以这么大的事情朱棣就“自然而然的乾纲独断”了。
连内阁和拥有实力的旧部都不理会,而是让两个儿子旁听,是什么用意不必说已经明白了。
太子只能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个人当中选出,在这两个之中,必然有一个会执掌大明朝。
这么明显的事情,林三洪早就想到了,朱高炽和朱高炽也不笨,自然早就想的通透。只是这种问题实在不好出口,宁可装傻也不能说出“因为我有可能是太子”这种傻话来。
看到两个儿子的窘态,朱棣哈哈大笑:“你们两个心中早已雪亮,却不方便说出口,朕就代你们说了吧……”
皇家父子要说太子人选的问题,林三洪绝对不适合旁听。即便是朱棣不在意这个,林三洪本人可不能不在意。虽然林三洪早就牵扯到两个皇子争夺嫡位的斗争当中,但那都是在暗处,要是今天听了不该听的,对自己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林三洪赶紧躬身行礼:“林三洪待罪之身,不便在御前听之闻之,恳请万岁允准,容罪臣回避……”
“按说你是应该回避的,不过这一次朕要说的和你有莫大关系,你也就听听吧。”
“罪臣……是!”
朱棣看了看长子朱高炽,意味深长的说道:“炽儿上前。”
朱高炽听到父亲点了自己的名字,心跳的愈发厉害,好似要从腔子里蹦出来一样,都能听到自己的太阳穴处血管跳动的厉害,脑袋里嗡嗡直响,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傀儡一般迈步上前……
“炽儿你为人宽和性情温良,靖难之初替我守住了根基,这一笔大功无论如何也是抹不去的……”朱棣在这个时候更象一个对子女寄予厚望的父亲,而不是豪霸天下的君王,连说话的语气都显得十分温和:“朕知道你手底下颇有几个人才,无论文臣武将无论地方中枢,都有你的人脉……”
大王爷朱高炽是何等精明的人物。闻得朱棣之言,脑门子上冷汗都下来,诚惶诚恐的跪倒在地:“父皇容儿臣解释,当年困收北平之时,我军于大势不利,儿臣之后尽其所能团结众人……”
皇家不比寻常百姓之家,皇帝最见不得的就是别人的势力太过庞大。即便是自己的儿子,只要成了尾大之势,也必然不为所容。所以当朱棣如此直白的点出大王爷势力已成的时候,真把朱高炽吓的汗透重衫。
“当时的情形朕又如何不知?你做的没有错。”朱棣很直接的肯定了朱高煦之后,笑呵呵的说道:“你也勿须惶恐,就你手底下的那点人脉,朕清楚的很。若是朕真的生了猜忌之心,焉能容你到今日?你辛辛苦苦积攒的这点人脉朕都知道,你的所作所为都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不过你这个人胜在稳重,并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站立在一旁的林三洪虽然同样惶恐,也作出了几分战战兢兢的样子,其实心中雪亮:大王爷朱高炽始终是在朱棣的监控之下,大王爷的门人当中肯定有朱棣的眼线。作为皇帝,不可能无条件信任任何
“等藩王之事完全解决之后,此国策即明告天下。”朱棣示意跪在面前的两个儿子起身,语气已经缓和了许多:“你们都是聪明人,想来也知道朕为何要叫你们来吧?”
确定国策这种事情,本来是应该和内阁以及燕王系的勋臣们会同商议。但是强势的朱棣根本就不理会内阁的书呆子们,而燕王系的旧部又可以完全驾驭,所以这么大的事情朱棣就“自然而然的乾纲独断”了。
连内阁和拥有实力的旧部都不理会,而是让两个儿子旁听,是什么用意不必说已经明白了。
太子只能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个人当中选出,在这两个之中,必然有一个会执掌大明朝。
这么明显的事情,林三洪早就想到了,朱高炽和朱高炽也不笨,自然早就想的通透。只是这种问题实在不好出口,宁可装傻也不能说出“因为我有可能是太子”这种傻话来。
看到两个儿子的窘态,朱棣哈哈大笑:“你们两个心中早已雪亮,却不方便说出口,朕就代你们说了吧……”
皇家父子要说太子人选的问题,林三洪绝对不适合旁听。即便是朱棣不在意这个,林三洪本人可不能不在意。虽然林三洪早就牵扯到两个皇子争夺嫡位的斗争当中,但那都是在暗处,要是今天听了不该听的,对自己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林三洪赶紧躬身行礼:“林三洪待罪之身,不便在御前听之闻之,恳请万岁允准,容罪臣回避……”
“按说你是应该回避的,不过这一次朕要说的和你有莫大关系,你也就听听吧。”
“罪臣……是!”
朱棣看了看长子朱高炽,意味深长的说道:“炽儿上前。”
朱高炽听到父亲点了自己的名字,心跳的愈发厉害,好似要从腔子里蹦出来一样,都能听到自己的太阳穴处血管跳动的厉害,脑袋里嗡嗡直响,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傀儡一般迈步上前……
“炽儿你为人宽和性情温良,靖难之初替我守住了根基,这一笔大功无论如何也是抹不去的……”朱棣在这个时候更象一个对子女寄予厚望的父亲,而不是豪霸天下的君王,连说话的语气都显得十分温和:“朕知道你手底下颇有几个人才,无论文臣武将无论地方中枢,都有你的人脉……”
大王爷朱高炽是何等精明的人物。闻得朱棣之言,脑门子上冷汗都下来,诚惶诚恐的跪倒在地:“父皇容儿臣解释,当年困收北平之时,我军于大势不利,儿臣之后尽其所能团结众人……”
皇家不比寻常百姓之家,皇帝最见不得的就是别人的势力太过庞大。即便是自己的儿子,只要成了尾大之势,也必然不为所容。所以当朱棣如此直白的点出大王爷势力已成的时候,真把朱高炽吓的汗透重衫。
“当时的情形朕又如何不知?你做的没有错。”朱棣很直接的肯定了朱高煦之后,笑呵呵的说道:“你也勿须惶恐,就你手底下的那点人脉,朕清楚的很。若是朕真的生了猜忌之心,焉能容你到今日?你辛辛苦苦积攒的这点人脉朕都知道,你的所作所为都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不过你这个人胜在稳重,并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站立在一旁的林三洪虽然同样惶恐,也作出了几分战战兢兢的样子,其实心中雪亮:大王爷朱高炽始终是在朱棣的监控之下,大王爷的门人当中肯定有朱棣的眼线。作为皇帝,不可能无条件信任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