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情思
�而硬的“隔火”,小小的香丸、香饼、香料碎片,便是放在这隔火板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烤焙,缓缓将香芬发挥出来。

  古人在谈到销香之法时,总是用“焚”、“烧”、“炷”诸字,但实际上并非把香直接点燃烧掉,而是像这样将香置于小小的隔火片上,慢慢烤出香气。

  很显然,焚香的过程相当烦琐。

  然而,这还不算完事,香一旦“焚”起,还需要不停地加以观察,否则,“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不过,炭墼或香饼埋在灰中,看不到,如何判断其形势呢?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放到灰面上方,凭手感判断灰下香饼的火势是过旺还是过弱。

  于是,唐人诗词中除了“罗衣欲换更添香”之外,还喜欢描写女性“试香”的情景,描写女人如何“手试火气紧慢”,如和凝《山花子》描写一位女性:“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

  在香饼、香球或者香料片焚尽之后,便要往香炉上添加香料。“夜读书”的书生自然不需亲自去折腾,否则时间都花费在这上面,还读什么书。

  添香的自然是女性,红颜知己或者青衣丫鬟,于是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隽永诗句。

  而品香则是在焚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品香一般都是用瓷香炉。瓷香炉简洁优雅,在品香的时候传递起来也方便。

  斗香则和斗茶类似,文人骚客齐聚一堂,将各自带来的香料焚上,供众人品评。

  品茶和品香,是古时爱好精致生活的文人雅士最爱的活动,也是宋毅曾经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