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情思
��稀奇。”
“那些没有得到专家认可,但却是真正的古董的不是很冤。”苏眉为之咂舌,她没想到古玩这行还有这么多门道。
宋毅点头道,“我其实也不想承认,可这就是现实的社会!因为没有得到众人认可而流失的文物也不在少数。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不是一两人的原因,专家也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想要保住文物不往外流,还得大家一起努力才行。可照目前的形势看来,想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现在最普遍的情况是老货卖不过新货,全民搞收藏的实质就是绝大部分人都在捡破烂,还把破烂当宝贝。”
苏眉不太懂得古玩,也没太大的兴致,可听宋毅他说得有趣,时不时插上一两句。可知道她对这个不感冒,也不跟她多发牢骚。
对两人的亲密行为,王雨见惯不惊,自顾自地开车回家。
王雨留两人在家里吃晚饭,宋毅在哪吃饭都无所谓,勤快的苏眉就去帮她做饭。
宋毅则和黄永东聊起缅甸那边的形势,估计一时半会之间是没办法弄货过来,这一来就有得等了,可两人都没办法,谁叫那边局势那么混乱。
黄永东家里的毛料宋毅都看过,可赌的他都买下来切开了。可赌石这行的,就是得有耐心,有的人几个月甚至几年看不对一桩货也不奇怪,毕竟不是人人都像宋毅一样敢赌,偏偏他的运气还真不错!
在黄永东家吃过饭后,两人就回家,苏眉去看书,宋毅出乎她预料地没有去弄石头,而是在灯下把玩他今天刚收到的黑色茶盏。
有了陈立军送的普洱茶,安静下来的宋毅可以好好品茶。
尽管没有什么茶具,可宋毅追求的是意境,而不是像日本人循规蹈矩一样的形式。虽然形式在文化传承的时候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太过了同样不好。
宋毅收来古董并不是放在那里好看的,像这建窑兔毫盏本来就是用来品茶的,如果把它高高供起反而不美。
洗净茶盏,将普洱茶饼切下一小片放进去,倒入刚烧开的水,轻轻荡漾之下,黑色底瓷上兔毫毕现,像是要漂起来一样,美不胜收。
宋代的大名士蔡襄在《茶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说的就是用兔毫盏品茶斗茶。
此情此景,宋毅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了古时文人斗茶时隽永优雅的画面来。也让他对宋代文人恬淡典雅,但在平静中求变化的审美情趣有了新的认识。
举盏嗅着普洱茶沁人心脾的茶香,宋毅忽然想起了林宝卿,她身上的少女芬芳,还有放在她那里的汝窑香炉。
香炉不用说,自然是用来焚香的,只是古人焚香的方法和人们想象中的在香炉中点燃线香相差太远。
点线香只是最简单的方法,古人焚香步骤很多,所需的香具也和茶具一样多,在这点上,品香和品茶倒是有相通之处。
品香和品茶一样,同样是件隽永美好的事情,“红袖添香夜读书”最能说明一切。
宋毅此前曾查阅过不少资料,得知古人焚香大致的程序是:把特制的小块炭墼烧透,放在香炉中,这香炉可以是瓷香炉,也可以是铜炉或者其他香炉。
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填埋起来,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在香灰上放上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
“那些没有得到专家认可,但却是真正的古董的不是很冤。”苏眉为之咂舌,她没想到古玩这行还有这么多门道。
宋毅点头道,“我其实也不想承认,可这就是现实的社会!因为没有得到众人认可而流失的文物也不在少数。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不是一两人的原因,专家也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想要保住文物不往外流,还得大家一起努力才行。可照目前的形势看来,想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现在最普遍的情况是老货卖不过新货,全民搞收藏的实质就是绝大部分人都在捡破烂,还把破烂当宝贝。”
苏眉不太懂得古玩,也没太大的兴致,可听宋毅他说得有趣,时不时插上一两句。可知道她对这个不感冒,也不跟她多发牢骚。
对两人的亲密行为,王雨见惯不惊,自顾自地开车回家。
王雨留两人在家里吃晚饭,宋毅在哪吃饭都无所谓,勤快的苏眉就去帮她做饭。
宋毅则和黄永东聊起缅甸那边的形势,估计一时半会之间是没办法弄货过来,这一来就有得等了,可两人都没办法,谁叫那边局势那么混乱。
黄永东家里的毛料宋毅都看过,可赌的他都买下来切开了。可赌石这行的,就是得有耐心,有的人几个月甚至几年看不对一桩货也不奇怪,毕竟不是人人都像宋毅一样敢赌,偏偏他的运气还真不错!
在黄永东家吃过饭后,两人就回家,苏眉去看书,宋毅出乎她预料地没有去弄石头,而是在灯下把玩他今天刚收到的黑色茶盏。
有了陈立军送的普洱茶,安静下来的宋毅可以好好品茶。
尽管没有什么茶具,可宋毅追求的是意境,而不是像日本人循规蹈矩一样的形式。虽然形式在文化传承的时候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太过了同样不好。
宋毅收来古董并不是放在那里好看的,像这建窑兔毫盏本来就是用来品茶的,如果把它高高供起反而不美。
洗净茶盏,将普洱茶饼切下一小片放进去,倒入刚烧开的水,轻轻荡漾之下,黑色底瓷上兔毫毕现,像是要漂起来一样,美不胜收。
宋代的大名士蔡襄在《茶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说的就是用兔毫盏品茶斗茶。
此情此景,宋毅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了古时文人斗茶时隽永优雅的画面来。也让他对宋代文人恬淡典雅,但在平静中求变化的审美情趣有了新的认识。
举盏嗅着普洱茶沁人心脾的茶香,宋毅忽然想起了林宝卿,她身上的少女芬芳,还有放在她那里的汝窑香炉。
香炉不用说,自然是用来焚香的,只是古人焚香的方法和人们想象中的在香炉中点燃线香相差太远。
点线香只是最简单的方法,古人焚香步骤很多,所需的香具也和茶具一样多,在这点上,品香和品茶倒是有相通之处。
品香和品茶一样,同样是件隽永美好的事情,“红袖添香夜读书”最能说明一切。
宋毅此前曾查阅过不少资料,得知古人焚香大致的程序是:把特制的小块炭墼烧透,放在香炉中,这香炉可以是瓷香炉,也可以是铜炉或者其他香炉。
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填埋起来,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在香灰上放上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